转载

【SDCC讲师专访】蔡学镛:让架构接地气,不再云里雾里

CSDN年度技术盛宴 “SDCC 2015中国软件开发者嘉年华” 将于2015年11月19-21日在北京召开。软件研发频道将采访一些与会讲师,谈谈他们将在会上分享的内容。

本期我们采访的讲师是来自台湾的蔡学镛,现任中国平安的首席应用架构师。

【SDCC讲师专访】蔡学镛:让架构接地气,不再云里雾里

CSDN:请和大家介绍下你和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以及是在架构方面的技术经验和积累。

蔡学镛: 我目前是中国平安的首席应用架构师,工作主要是架构的指导与协助,框架的设计与开发。我是在六年前开始担任架构师的。这些年来参与了一些项目的设计,培养了一些架构经验。我喜欢总结我的架构经验,这样可以帮助经验留下来,重复使用,而不是随著时间而忘记。

CSDN:你目前最关注哪些技术领域?

蔡学镛: 这六年来我离开前端技术,转到后端架构设计。我比较关注领域驱动设计、数据建模、云计算、开放平台。

让架构接地气,不再云里雾里

CSDN:在你看来,架构是什么?是一句话能说明的?

蔡学镛: 架构就是「复杂」系统内部的代码「组织」方式与「交互」方式。

CSDN:许多人将「架构」与「设计模式」和「框架」混为一谈,对你怎么看?

蔡学镛: 架构是一种设计方法,设计模式是常用的有效设计方法,框架是一种可复用的库。

架构和设计模式关系比较密切,因为都是设计方法,但架构一般指的是「粗粒度」的设计(关注模块),而设计模式一般指的是「细粒度」的设计(关注类)。但如果在设计模式前面冠上架构,变成「架构设计模式」,就是指常用的架构设计方法,而不再指详细设计的方法了。

框架是一种可复用的代码,如果该框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某种架构,那么这就是架构性框架。

CSDN:能够简单介绍一下你的架构模型吗?

蔡学镛: 这是一个三维的立体模型。分成 XYZ 三个轴。X 轴关注的是业务抽象、Y 轴关注的是业务分割、Z 轴关注的是计算机系统抽象。经过多年的焠炼,这个模型也在不断改进,现在已经演化到 3.0 版。这个版本和前一个版本的最大差异是,我用函数模型取代对象模型,且以数据建模为中心,取代领域建模为中心。因为我体会到这样才能更好地搭配「敏捷开发流程」与「分层架构设计」,以及云平台。

CSDN:你是如何演进你的架构模型的?

蔡学镛: 架构模型的演进来自两方面的刺激,一方面是外界的设计模式,另一方面是实际的项目。

心中先有一个架构模型后,再详读各种架构设计模式,我会试图把这些模式一一映射到我的架构模型中,过程会牵涉到两者间阻抗匹配的问题,这又会引发我的思考,致使对架构模式的理解更充分,最终又强化了架构模型,让模型更接地气、更通用。

把架构模式套用在自己设计的框架与系统上,又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又会引发我的思考,进而改进我的模型。

苦思很久一个架构设计问题,如果还是没有完美解,可能是自己的火候还不到。但在这个基础之上,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更好的解法可能就会出现。

从技术架构设计的经验来看,在两个极端的做法之间摆荡过后,就可以快速地找到中庸之道。两个极端可以让我们最深刻地体会到两者最明确的优缺点,然后就知道如何调适。

CSDN:你认为设计架构时,最困难的地方是什么?

蔡学镛: 最困难的是控制问题的复杂度。为了有足够的脑力思考问题,架构师往往必须舍弃细节,先关注大格局的部分。但忽略某些关键细节可能会导致设计出来的架构不可用,因此架构设计至少要有两轮(两个迭代):第一轮先关注大格局做整体架构的制定,第二轮再关注关键细节做架构的调整(有可能是大幅度的调整)。再后续几轮都只是小修改。

做架构设计时,常常一不小心就同时考虑逻辑架构和物理架构,导致问题的复杂度太高,且往往物理架构变成主导,无法做出好的逻辑架构。... 我认为应该很先做逻辑架构,然后才做物理架构,并进行调整,最后再回到逻辑架构进行审视与调整。

我会使用一个架构参考模型(Model),这是因为套用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降低问题的复杂度。

CSDN:重视架构可以为公司带来什么价值。

蔡学镛: 不如我把问题改成「不重视架构,会为公司带来什么伤害?」

不管什么行业,IT 技术已经渐渐成为支撑许多公司产品的骨架,而架构更是其中关键。但多数这些公司的领导对于架构的重视依然不够,没有技术积累。这类公司终究会遭受到短视的后果,最明显的是三点:

  1. 架构滞后拖累产品创新的步伐;
  2. 系统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侵蚀公司获利;
  3. 系统不稳甚至故障频发,为公司带来灾难。

CSDN:很多人认为架构是很虚的东西,如何让架构落地?

蔡学镛: 架构如果是空的理论,则没有帮助,可以通过「架构性框架」让架构落地。框架虽然好用,但学习难度如果太高,则会让人裹足不前,应该要通过一套开发流程方法(Process),来指导开发的进展。架构+框架+流程,三者若配合得好,可以让系统的开发、测试、和运维更加顺利,也让架构更接地气。

架构师的修炼之道

CSDN:你认为如何当一个有效率的架构师?

蔡学镛: 已经有许多作者整理出常用的架构设计模式(Pattern),熟悉它们,就可以在适当时机时直接套用,快速做出设计。

另外,想降低架构设计的难度,提高架构设计的质量,我建议架构师心中要有一个参考用的架构模型。好的参考模型必须具有通用性,只要对它做一些微调,就适用于大多数的状况。我这次会议就会分享一个我设计的架构参考模型。

CSDN:身为一个架构师,应该要具备哪些能力和修养?

蔡学镛: 软件架构师一词开始流行,始于 1990 年代末,这跟互联网的流行有很密切的关系。互联网系统的设计,在以往的 C/S 系统设计需求之外,还多了很多其他要求,这些都是架构师在设计系统时必须考虑到的。整体来说,互联网的系统必须做到分布式、高并发、高可用、可伸缩、安全性、成本效益...等特点。上述这几点,其实都是对「云计算」的要求。我认为在 2000 年代末开始,还多了对「数据完整性」和「接口开放性」的要求。

除了上述的设计能力,系统重新工程设计(re-engineering)也相当重要。过去这几年大量不重视架构的系统被开发出来,现在这些系统都遇到严重的瓶颈了,需要拨乱反正,因而有了 re-engineering 的需求。担任架构师,就不免要参与到这样的工作。

简而言之,架构师要让设计出来的系统支持云平台、大数据、开放平台。同时架构师还要有改造旧系统的能力。

CSDN:现在很缺架构师,为什么架构师的养成很困难?

蔡学镛: 这是几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

  1. 技术岗位的人做不久;
  2. 相关的学习资料难寻;
  3. 架构师对技术人的多种特质要求比较高

先说第一点,大家很清楚,国内做技术的人,几年之后通常就会转管理,持续做技术的比例很低。和技术脱节之后,规划出来的东西就往往不靠谱,就无法成为架构师。

关于第二点,你可以看看市面上被归类为架构的书,有的主题讲业务领域建模,有的講网络,有的偏运维,有的偏数据,有的很理论。每本书都只用一个角度看一个局部。偏偏架构师应该是关注全局的,而不是局部的。关注全局且接地气的架构学习资料极少,架构师的学习成长都必须靠自己摸索。

第三点,架构师必须关注技术,也关注业务;关注细节,也关注大局;关注开发,也关注运维。能动手(做事),也能动口(说服)。对人的要求比较高。

CSDN:工程师如何成长为架构师?

蔡学镛: 我的建议:

  1. 做过几个互联网项目;
  2. 做过几个传统企业项目;
  3. 多读一些架构的书和文档,试图吸取别人的养分;
  4. 多多和他人讨论架构问题,试图获取一些刺激;
  5. 总结这些项目、文档、讨论所带来的思维,试图归纳出一套可复用的模型与方法

CSDN:如何科学有效地考核架构师的能力水平呢?

蔡学镛: 可以看看架构师具备哪些架构知识。架构知识基本上分成几个层次,由下往上分别是:架构原则、架构设计模式、架构模型、架构风格。了解架构师对每个层次的熟悉程度,大概可以估计出他的架构设计能力。

SDCC 2015

CSDN:您在本次SDCC 2015大会上想分享的话题是?

蔡学镛: 这次我会分享我的三维架构模型3.0版,同时介绍一个可以搭配使用的开发流程。希望能够让架构知识更接地气。

CSDN:你最期待在SDCC 2015大会上看到哪些内容?

蔡学镛: 我希望看到特殊的,讲师原创的内容,最好对思维有所刺激的内容。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