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为什么应该学习Kotlin

Mark Platvoet 是一名热衷于研究新的编程语言、技术和方法的Java和.NET开发者。最近,他为 JetBrains 推出的新语言 Kotlin 所吸引,并于近日 撰文 介绍了这门颇具生产力的语言。

许多语言似乎都是源于对某种其它语言的厌倦。在Mark看来,Kotlin应该也属于这种情况。不过他觉得,JetBrains的工程师仍然将Java视为一门优秀的语言。只是,Java太成熟了,改进和增加特性比较困难,因为要保持向后兼容。Kotlin所做的工作就是吸取Java和其它语言的经验和教训,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改进。

Kotlin处理 null 的方式是Mark最喜欢的特性之一。以下面的Java方法为例:

public void foo(Bar bar) { /*…*/ } 

对于这样一个典型的方法,如果传入的参数为 null ,那么通常的处理方式是检查输入:

public void foo(Bar bar) {    if (bar == null)      thro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 } 

如果调用该方法时传入了 null ,那么它会抛出异常,并提供有用的信息。但这要到运行的时候才能看到。如果方法定义本身就能明确表达不接受 null 参数的意图就好了。于是,上述代码可以进一步改进为:

public void foo(@NotNull Bar bar) {    if (bar == null)      thro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 } 

如此一来,像IntelliJ IDEA这样的工具在检测到调用者可能传入 null 时就会提醒开发者。这样的代码没错,但就是有点啰嗦。

Kotlin采用了一种不同的 null 处理方式。它对可空类型和不可空类型作了区分,可空的类型后面会跟一个问号,比如 *Bar?* ,而 *Bar* 类型的变量则不可为空。于是,在Kotlin中,上述Java代码就变成了下面这样:

public fun foo(bar : Bar) { /*…*/ } 

Mark认为,Kotlin非常简洁且富有表现力。这从上面的例子可见一斑。Mark还特别指出,他所说的表现力是指代码可以明确的表达开发者的意图,而且有良好的可读性。

Kotlin的互操作性是Mark提到的另一特性。Kotlin与Java的互操作性非常好。开发者可以直接从Kotlin中调用Java代码,而且不需要任何外观模式或其它中间逻辑;从Java调用Kotlin同样简单。Kotlin文件和Java文件可以自由混合。即使是现有的Java项目,也可以利用Kotlin,而那些经过严格测试的核心代码可以保持不变。Kotlin运行在JDK 6上,这将使Android开发者可以利用Java近几年的发展成果,比如Lambda表达式。

无独有偶。开发者Mike Hearn近日也在 Medium 上发表了一篇赞美Kotlin的 文章 ,题为《为什么Kotlin是我的下一门编程语言》。Mike非常喜欢Kotlin,在未来5到10年中,他可能都会使用这门语言。Mike根据自己的经验将Kotlin的优势总结为如下几点:

  • Kotlin编译成JVM字节码或JavaScript ——这不仅会吸引Java开发人员,还会吸引所有使用垃圾收集运行时的开发人员,比如使用Scala、Go、Python、Ruby和JavaScript的开发人员。
  • Kotlin来自业界,而非学术界 ——它解决了程序员现如今在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 采用成本低 ——JetBrains提供了高质量的转换工具(可以实现Java到Kotlin代码的一键转换),而且特别注重Java二进制兼容性。开发者可以一次仅转换现有Java项目中的一个文件,整个项目仍然可以正常编译。
  • Kotlin程序可以使用所有现有的Java框架和库 ,并可以集成Maven、Gradle和其它构建系统。
  • 易于学习 ——Kotlin语法简洁直观,看上去非常像Scala,但更简单。 它不遵循特定的编程哲学,如函数式风格或面向对象风格。
  • 不增加运行时开销 ——Kotlin标准库非常紧凑,主要包含Java标准库的扩展。
  • 适合Android开发 ——借助像 Anko 和 Kovenant 这样的框架,Kotlin将在Android开人员中流行。
  • IntelliJ对Kotlin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Mike的部分观点与Mark不谋而合。此外,Mike还总结了Kotlin的一些优秀特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 阅读 。

感谢郭蕾对本文的审校。

给InfoQ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editors@cn.infoq.com。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InfoQ,@丁晓昀),微信(微信号: InfoQChina )关注我们,并与我们的编辑和其他读者朋友交流(欢迎加入InfoQ读者交流群 为什么应该学习Kotlin )。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