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Github 365天: 给你一年的时间,你会怎样去提高你的水平

给你一年的时间,你会怎样去提高你的水平???

Github 365天: 给你一年的时间,你会怎样去提高你的水平

正值这难得的sick leave(万恶的空气),码文一篇来记念一个过去的366天里。尽管想的是在今年里写一个可持续的开源框架,但是到底这依赖于一个好的idea。在我的 Github 孵化器 页面上似乎也没有一个特别让我满意的想法,虽然上面有各种不样有意思的ideas。多数都是在过去的一年是完成的,然而有一些也是还没有做到的。

说说标题

尽管一直在Github上连击看上去似乎是没有多大必要的,但是人总得有点追求。如果正是漫无目的,却又想着提高技术的同时,为什么不去试试?毕竟技术非常好、不需要太多练习的人只是少数,似乎这样的人是不存在的。大多数的人都是经过练习之后,才会达到别人口中的“技术好”。

这让我想起了充斥着各种气味的知乎上的一些问题,在一些智商被完虐的话题里,无一不是因为那些人学得比别人早——哪来的天才?所谓的天才,应该是未来的智能生命一般,一出生什么都知道。如果并非如此,那只是说明他练习到位了。

练习不到位便意味着,即使你练习的时候是一万小时的两倍,那也是无济于事的。如果你学得比别人晚,在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可能直到进棺材)输给别人是必然的——落后就要挨打。就好像我等毕业于一所二本垫底的学校里,如果在过去我一直保持着和别人(各种重点)一样的学习速度,那么我只能一直是Loser。

需要注意的是,对你来说考上二本很难,并不是因为你比别人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新的阶级制度的出现。如 我的首页 说的那样: THE ONLY FAIR IS NOT FAIR ——唯一公平的是它是不公平的。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CREATE & SHARE 。真正的不幸是,因为营养不良导致的教育问题。

于是在想明白了很多事的时候起,便有了Re-Practise这样的计划,而365天只是中间的一个产物。

编程的基础能力

虽说算法很重要,但是编码才是基础能力。算法与编程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同的领域,算法编程是在编程上面的一级。算法写得再好,如果别人很难直接拿来复用,在别人眼里就是shit。想出能work的代码一件简单的事,学会对其重构,使之变得更易读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于是,在某一时刻在Github上创建了一个组织,叫 Artisan Stack 。当时想的是在Github寻找一些JavaScript项目,对其代码进行重构。但是到底是影响力不够哈,参与的人数比较少。

重构

如果你懂得如何写出高可读的代码,那么我想你是不需要这个的,但是这意味着你花了更多的时候在思考上了。当谈论重构的时候,让我想起了TDD(测试驱动开发)。即使不是TDD,那么如果你写着测试,那也是可以重构的。(之前写过一些利用Intellij IDEA重构的文章: 提炼函数 、 以查询取代临时变量 、 重构与Intellij Idea初探 、 内联函数 )

在各种各样的文章里,我们看到过一些相关的内容,最好的参考莫过于《重构》一书。最基础不过的原则便是函数名,取名字很难,取别人能读懂的名字更难。其他的便有诸如长函数、过大的类、重复代码等等。在我有限的面试别人的经历里,这些问题都是最常见的。

测试

而如果没有测试,其他都是扯淡。写好测试很难,写个测试算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是有些容易我们会为了测试而测试。

在我写 EchoesWorks 和 Lan 的过程中,我尽量去保证足够高的测试覆盖率。

Github 365天: 给你一年的时间,你会怎样去提高你的水平

Github 365天: 给你一年的时间,你会怎样去提高你的水平

从测试开始的TDD,会保证方法是可测的。从功能到测试则可以提供工作次效率,但是只会让测试成为测试,而不是代码的一部分。

测试是代码的最后一公里。所以,尽可能的为你的Github上的项目添加测试。

编码的过程

初到TW时,Pair时候总会有人教我如何开始编码,这应该也是一项基础的能力。结合日常,重新演绎一下这个过程:

  1. 有一个可衡量、可实现、过程可测的目标
  2. Tasking (即对要实现的目标过程进行分解)
  3. 一步步实现 (如TDD)
  4. 实现目标

放到当前的场景就是:

  1. 我想在Github上连击365天。对应于每一个时候段的目标都应该是可以衡量、测试的——即每天都会有Contributions。
  2. 分解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理想情况下,我们应该会有每天提交,但是这取决于你的repo的数量,如果没有新的idea出现,那么这个就变成为了Contributions而Commit。
  3. 一步步实现

在我们实际工作中也是如此,接到一个任务,然后分解,一步步完成。不过实现会稍微复杂一些,因为事务总会有抢占和优先级的。

技术与框架设计

在上上一篇博客中《 After 500: 写了第500篇博客,然后呢? 》也深刻地讨论了下这个问题,技术向来都是后发者优势。对于技术人员来说,也是如此,后发者占据很大的优势。

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把我们的关注点仅仅放置于技术上,那么我们就不具有任何的优势。而依赖于我们的编程经验,我们可以在特定的时候创造一些框架。而架构的设计本身就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大抵是因为程序员都喜欢创造。(ps:之前曾经写过这样一篇文章,《 对不起,我并不热爱编程,我只喜欢创造 》)

创造是一种知识的再掌握过程。

回顾一下写echoesworks的过程,一开始我需要的是一个网页版的PPT,当然这类的东西已经有很多了,如impress.js、bespoke.js等等。分析一下所需要的功能:markdown解析器、键盘事件处理、Ajax、进度条显示、图片处理、Slide。我们可以在Github上找到各式各样的模块,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之结合在一样。在那之前,我试着用类似的原理写(组合)了 Lettuce 。

组合相比于创造过程是一个更有挑战性的过程,我们需要在这过程去设计胶水来粘合这些代码,并在最终可以让他工作。这好比是我们在平时接触到的任务划分,每个人负责相应的模块,最后整合。

想似的我在写 lan 的时候,也是类似的,但是不同的是我已经设计了一个清晰的架构图。

Github 365天: 给你一年的时间,你会怎样去提高你的水平

而在我们实现的编码过程也是如此,使用不同的框架,并且让他们能工作。如早期玩的 moqi.mobi ,基于Backbone、RequireJS、Underscore、Mustache、Pure CSS。在随后的时间里,用React替换了View层,就有了 backbone-react 的练习。

技术同人一样,需要不断地往高一级前进。我们只需要不断地Re-Practise。

领域与练习

说业务好像不太适合程序员的口味,那就领域吧。不同行业的人,如百度、阿里、腾讯,他们的领域核心是不一样的。

而领域本身也是相似的,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互联网公司都喜欢互相挖人,而一般都不会去华为、中兴等非互联网领域挖人。出了这个领域,你可能连个毕业生都不如。领域、业务同技术一样是不断强化知识的一个过程。Ritchie先实现了BCPL语言,而后设计了C语言,而BCPL语言一开始是基于CPL语言。

领域本身也在不断进化。

这也是下一个值得提高的地方。

其他

是时候写这个小结了。从不会写代码,到写代码是从0到1的过程,但是要从1到60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是刷Github也好(不要是自动提交),或者是换工作也好,我们都在不断地练习。

而练习是要分成不同的几个步骤,不仅仅局限于技术:

  1. 编码
  2. 架构
  3. 设计
  4. 。。。

原文: https://www.phodal.com/blog/github-365-days-review/ 欢迎微博关注: @Phodal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