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卡上,医生的诊断书犹如狂草,病人无论怎么辨识都看不懂,这种情况很多人都经历过。近日,一则展示医生潦草字迹的微博,再次引起网友热议,人们甚至揣测医生写狂草,是否有什么秘密目的?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几位医生,探寻这背后的名堂经。
神阿,救救我吧!谁能帮我看看,医生开给我的诊断书上头写的都是什么啊?
天书?火星文?暗语?代码?恐怕很多人拿到自己的病历卡时都会这种感受。虽说我们早已对医生的草书见怪不怪,但作为病历卡的主人我们也该享有最起码的“知情权”吧。其实,2010年3月1日起,卫生部已出台《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医生书写病历要做到规范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医生的字迹依然我行我素,形同天书。
医生们的“天书”如此隐晦,是否出于某种考虑?越是神秘,各种揣测就越不绝于耳。除了病人太多,医生迫不得已提高书写速度这个常规答案,还有很多人怀疑,医生故意把诊断书写成天书,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不受到别人的剽窃,因此故意把字迹写得只有他自己才能看懂”,“杜绝病人拿着病历卡到药店配药,故意把字迹写得潦草,甚至使用一些院内的记号,让病人和院外的人士都不知所云”,甚至还有“医生为避免‘医疗纠纷’留下错误诊断的依据,故意把字迹写得潦草”这样的猜测。
幕后Explain
业务繁忙是主因
“给我配置ipad、iphone还有文字录入员,偶就不写天书。要是不龙飞凤舞,怕是不吃不喝,也完不成工作。”面对网友对病历天书的热烈讨论,一位医生忍不住在自己的微博上“吐槽”。
普陀区社区医院的韦医生告诉记者:“医生的书写量非常巨大。一天门诊的出诊量多则150人,少说也有近100人,为了减少患者等待的时间,加快诊断速度,医生的字不得不变得潦草。以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协定处方,3个药名连在一起,我们会使用首字母简写。不过现在电脑输入以后,必须输入全名,否则药名就打不出来,病历书写就越来越规范了。至于说是‘暗语’、说医生‘故意写不清楚怕负医疗责任’、‘怕患者自己去买药’这都是没有根据的猜测。”
“火星文”是专业代码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外科医生告诉记者:有些医生的书写习惯不太好,即使作为同行,有时也只能依据病情推测出病历上的内容。另一方面,药店店员大多数只是售卖员,并非专业的药学医师,只知道药品的商品名,不知道药品的化学名,而医生的书写规范要求必须使用药品化学名。此外,有很多国际通用的专业术语可以使用缩写字母代替,医生之间能看懂病历,主要是基于专业知识的判断和书写习惯,而不是什么“密码文”。他们所使用的医学简写和代号,在不懂医学的外行人看来,自然无异于天书了。比如,每日一次、两次、三次的简写分别为qd、bid、tid,id表示皮内注射,h表示皮下注射,这些都是拉丁文缩写。
规范病历字体对谁都有利
华山医院血液科医生陈勤奋,从业经验20余年,她笑称医生字迹潦草确实很普遍。“刚做医生那会,我的字还能看得懂,其实,医学院不可能专门教这样一门课,让病人看不懂医生的字。可能我们写的处方、用法都是专业代码,所以病人看不懂罢了。”
她认为现在医生倒是主张病人看一下病历。医生在诊病过程中通常很忙,一边询问病人病情,一边想诊断思路,医生会把来不及说的注意事项和诊断都写在上头。很多病人认为医生的字反正也看不懂所以压根不看,我们会尽量把字迹写清楚些,并提醒他们看看。
对医生来说,写清楚字迹对他们自己也很有利。医生的诊断指南,在病人转院时就等于同行之间的交流记录。到医院看专家的病人大都是疑难杂症,过往病史就是诊断线索,这对判断病情就显得格外重要,节省的不但是病人的时间也是医生的时间。当然,逐步推行电子病历了这种情况就会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