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只程序猿,都想改变世界--敲击键盘,用代码造福全人类。
响应着《硅谷》那句亦真亦假的口号: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于是万千只程序猿揭竿而起,蹲点在机器前,不辞辛苦,海枯石烂。
但和高尚的理想相对的是,猿猿恶劣的生存环境--压力大、节奏快、任务繁重。早晨打卡进入车间,只要一坐下来,这一天就再也不动了。
所以平日里社交活动少,是很正常的,被喊 nerd什么的真的好讨厌~
鱼唇的人类啊,为什么要黑猿猿?!
我们不是不社交,而是已经进化了好吗?
虽然写代码是个极其独立的事,但无论你是在公司做项目,还是SOHO自由开发APP。
混迹在圈子里,互相交流代码和最新资讯也是顶顶重要的。
不想出门,没关系。肉身不动,宅在家中滚键盘,也同样在社交。猿猿们透过屏幕,以另一种方式聚集在一起,共同维系着不太一样的次元。
标配一:
言必称云计算的时代,只有着"云"基因的,才更符合geek对社交工具的要求--当然得支持 MAC (OS X),这不用解释。
标配二:
双屏双流才符合程序猿作日常作息,一台开视频,一台开桌面共享,像一台大功率路由器,彰显其超越常人的高密度信息处理能力。
标配三:
在和同类们讨论UI/UE时,在自己的iPad上演示,直接通过AirPlay,共享屏幕到自己正入会的PC/ MAC--伙伴们随时讨论,做出批注。
在这些"极客范"功能的支持下,猿猿们的脑洞才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最近"社群"的概念很火,动辄就会加入一个成百上千人的QQ群或微信群。然而若是没有明确而执行力强的组织管理(像吴晓波的"班委会")社群很快就会沦为一个杂乱信息的集散地,失去社群建立的初衷。
程序猿应保持足够的专注力,去解决特定问题,而不是被没有价值的信息分散精力。
所以,"轻量化"的社群更适合猿猿。
1.阅后即焚--即社群在完成特定的议题后,自动解散。
社群的聚集被限时,分享的内容也是线性的,不可重来。在有限的时间内,成员在接受高密度信息时,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因此,社群的议题讨论将更有效率。
2.会议控制--由主持人掌控议程
由特定目标而组织起的社群"会议",时间、内容、节奏、与会者的权限,都通过"主持人"这个角色把控。
限制是为了更多的自由,通过规则的制定,使社群的组织管理有条不紊。
3.简化社群聚集的过程
建群、加好友、搜索、加群、验证,这一系列步骤可以被简化。
发起者只需"发起",参会者只需"加入",甚至无需注册,只通过一串有时效的会议号码,就聚拢一个社群。
也多亏了网络,隔着面前的黑镜,人可以摆脱真实的身份、地域的局限,在虚拟的世界里面重构一个社交关系。
这个世界中没有面孔,有的只是被构建出来的"虚拟符号"。简单得略去了很多现实社会的交往规则,貌似让社交更"轻松"了。
然而这种"符号"没什么内涵,滤除了人类深层次的思维方式和情感--简单、粗暴,不用动脑。
而"面向对象"的沟通,恰恰相反,想让你以"真实面目"示人。
和"交流对象"以真实的面貌来沟通,直接通过声音以外、神态、动作以及肢体语言来检验,沟通的效果。
这可以让你全身心地投入交流,进行真诚而轻松的人际关系交往,而不是一边聊天,一边浏览网页。
瞩目-视频通信云服务(http://www.zhumu.me)
满足需求,以上所有
猿人学会了使用工具,所以进化成了人类;那么程序猿学会了更高级的社交工具,会进化成什么呢?
扫描二维码,领取3方免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