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在的页面藏匿了下面这些代码:
<img id="outside"> <div id="my-id"> <img id="inside"> <div class="lonely"></div> <div class="outer"> <div class="inner"></div> </div> </div>
就是下面这样的表现(为了便于观察,我加了边框背景色和文字):
首先说点大家都知道的热热身。
querySelector
和 querySelectorAll
IE8+浏览器支持。 querySelector
返回的是单个DOM元素; querySelectorAll
返回的是 NodeList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
, 实际上,也支持 dom.querySelectorAll
.例如: document.querySelector("#my-id").querySelectorAll("img")
选择的就是里面这个妹子。例如,我在控制台输出该选择 NodeList
的长度和 id
,如下截图:
好了,上面都是众所周知的,好,下面开始展示点有意思的。
大家看下下面2行简单的查询语句: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my-id div div");
document.querySelector("#my-id").querySelectorAll("div div");
提问:上面两个语句返回的 NodeList
的内容是否是一样的?
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思考下。
//zxx: 假设1分钟已经过去了
好了,答案是: 不一样的 。估计不少人跟我一样,会认为是一样的。
实际上: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my-id div div").length === 1;
document.querySelector("#my-id").querySelectorAll("div div").length === 3;
大家如果有疑问,可以在控制台测试下,下图就是我自己测试的结果:
为啥会这样?
第一个符合我们的理解,不解释。那下一个语句,为何返回的 NodeList
长度是 3
呢?
首先,遍历该 NodeList
会发现,查询的三个dom元素为: div.lonely
, div.outer
, div.inner
.
奇怪,奇怪,怎么会是3个呢?
jQuery中有个 find()
方法,大家很可能受到这个方法影响,导致出现了一些认知的问题:
$("#my-id").find("div div").length === 1;
如果使用 find
方法,则是 1
个匹配;由于结构和作用类似,我们很自然疑问原生的 querySelectorAll
也是这个套路。真是太错特错!!
要解释,为何 NodeList
长度是 3
,只要一句话就可以了,我特意加粗标红:
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在页面很深的一个DOM里面写上:
<style> div div { } </style>
整个网页,包括父级,只要是满足 div div
父子关系的元素,全部会被选中,对吧,这个大家应该都清楚的。
这里的 querySelectorAll
里面的选择器也同样是这也全局特性。 document.querySelector("#my-id").querySelectorAll("div div")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查询 #my-id
的子元素,同时满足 整个页面下 div div
选择器条件的DOM元素们。
我们页面往上滚动看看原始的HTML结构,会发现,在全局视野下, div.lonely
, div.outer
, div.inner
全部都满足 div div
这个选择器条件,于是,最终返回的长度为 3
.
其实,要想 querySelectorAll
后面选择器不受全局影响,也是有办法的,就是使用目前还 处于实验阶段 的 :scope
伪类,其作用就是让CSS是在某一范围内使用。此伪类在CSS中使用是大头,但是也可以在 querySelectorAll
语句中使用:
document.querySelector("#my-id").querySelectorAll(":scope div div");
兼容性如下:
我写此文时候是15年11月初,目前基本上就FireFox浏览器支持,我估计,以后,会支持越来越多的。为什么呢?
因为Web Components需要它,可以实现真正独立封装,不会受外界影响的HTML组件。
关于 :scope
目前支持尚浅,时机未到,我就没必要乱展开了,点到为止。
参考文章: querySelectorAll from an element probably doesn’t do what you think it does
感谢阅读,欢迎纠错,欢迎交流!
//众人: 你丫逗我呢,这也能叫结语……
本文为原创文章,包含脚本行为,会经常更新知识点以及修正一些错误,因此转载请保留原出处,方便溯源,避免陈旧错误知识的误导,同时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本文地址: http://www.zhangxinxu.com/wordpress/?p=5036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