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从HTML Components的衰落看Web Components的危机

从HTML Components的衰落看Web Components的危机

搞前端时间比较长的同学都会知道一个东西,那就是HTC(HTML Components),这个东西名字很现在流行的Web Components很像,但却是不同的两个东西,它们的思路有很多相似点,但是前者已是昨日黄花,后者方兴未艾,是什么造成了它们的这种差距呢?

HTML Components的一些特性

因为主流浏览器里面只有IE支持过HTC,所以很多人潜意识都认为它不标准,但其实它也是有标准文档的,而且到现在还有链接,注意它的时间!

http://www.w3.org/TR/NOTE-HTMLComponents

我们来看看它主要能做什么呢?

它可以以两种方式被引入到HTML页面中,一种是作为“行为”被附加到元素,使用CSS引入,一种是作为“组件”,扩展HTML的标签体系。

行为

行为(Behavior)是在IE5中引入的一个概念,主要是为了做文档结构和行为的分离,把行为通过类似样式的方式隔离出去,详细介绍在这里可以看:

http://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ms531079(v=vs.85).aspx

行为里可以引入HTC文件,刚才的HTC规范里就有,我们把它摘录出来,能看得清楚一些:

engine.htc

<HTML xmlns:PUBLIC="urn:HTMLComponent"> <PUBLIC:EVENT NAME="onResultChange" ID="eventOnResultChange" />  <SCRIPT LANGUAGE="JScript">  function doCalc() {    :    oEvent = createEventObject();    oEvent.result = sResult;    eventOnResultChange.fire (oEvent);  }
<HTML xmlns:LK="urn:com.microsoft.htc.samples.calc"> <HEAD> <STYLE>    LK/:CALC    { behavior:url(engine.htc); }  </STYLE> </HEAD>  <LK:CALC ID="myCalc" onResultChange="resultWindow.innerText=window.event.result"> <TABLE> <TR><DIV ID="resultWindow" STYLE="border: '.025cm solid gray'" ALIGN=RIGHT>0.</DIV></TR> <TR><TD><INPUT TYPE=BUTTON VALUE=" 7 "></TD>     <TD><INPUT TYPE=BUTTON VALUE=" 8 "></TD>     <TD><INPUT TYPE=BUTTON VALUE=" 9 "></TD>     <TD><INPUT TYPE=BUTTON VALUE=" / "></TD>     <TD><INPUT TYPE=BUTTON VALUE=" C "></TD> </TR> <TR><TD><INPUT TYPE=BUTTON VALUE=" 4 "></TD>     <TD><INPUT TYPE=BUTTON VALUE=" 5 "></TD>     <TD><INPUT TYPE=BUTTON VALUE=" 6 "></TD>     <TD><INPUT TYPE=BUTTON VALUE=" * "></TD>     <TD><INPUT TYPE=BUTTON VALUE=" % " DISABLED></TD> </TR> <TR><TD><INPUT TYPE=BUTTON VALUE=" 1 "></TD>     <TD><INPUT TYPE=BUTTON VALUE=" 2 "></TD>     <TD><INPUT TYPE=BUTTON VALUE=" 3 "></TD>     <TD><INPUT TYPE=BUTTON VALUE=" - "></TD>     <TD><INPUT TYPE=BUTTON VALUE="1/x" DISABLED></TD> </TR> <TR><TD><INPUT TYPE=BUTTON VALUE=" 0 "></TD>     <TD><INPUT TYPE=BUTTON VALUE="+/-"></TD>     <TD><INPUT TYPE=BUTTON VALUE=" . "></TD>     <TD><INPUT TYPE=BUTTON VALUE=" + "></TD>     <TD><INPUT TYPE=BUTTON VALUE=" = "></TD> </TR>  </TABLE> </LK:CALC> </HTML>

这是一个计算器的例子,我们先大致看一下代码结构,是不是很清晰?再看看现在用jQuery,我们是怎么实现这种东西的:是用选择器选择这些按钮,然后添加事件处理函数。注意你多了一步选择的过程,而且,整个过程混杂了声明式和命令式两种代码风格。如果按照它这样,你所有的JS基本都丢在了隔离的不相关的文件中,整个是一个配置的过程,分离得很干净。

除了这种计算器,还有规范文档中举例的改变界面展示,或者添加动画之类,注意它们的切入点,都是相当于附加在特定选中元素上的行为,即使DOM不给JS暴露任何选择器,也毫无影响,因为它们直接就通过CSS的选择器挂到元素上了。

这种在现在看来,意义不算明显,现在广为使用的先选择元素再添加事件,也是不错的展现和行为分离方式。

但另外一种使用方式就不同了。

组件

狭义的HTML5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很多新增的元素标签,比如section,nav,acticle,那这些东西跟原先直接用div实现的,好处在哪里呢?在于语义化。

所谓语义化,就是一个元素能清晰表达自己是干什么的,不会让人有歧义,像div那种,可以类比成是一个Object,它不具体表示什么东西,但可以当成各种东西来用。而nav一写,就知道,它是导航,它就像有class定义的一个实体类,能表达具体含义。

那么,原有的HTML元素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实际开发过程中要表达的东西显然远远超出这些元素,比如日历,这种东西就没有一个元素用来描述它,更不用说在一些企业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的树之类复杂控件了。

不提供原生元素,对开发造成的困扰是代码写起来麻烦,具体可以看之前我在知乎的一个回复,第三点: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426434/answer/21433867

所以,大家都想办法去提供自己的扩充元素的方式,现在我们是知道典型的有angularjs,polymer,但很早的时候也不是没有啊:

http://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ms531076(v=vs.85).aspx

看,这就是HTC的添加自定义元素的方式,每个元素可以定义自己对外提供的属性、方法,还有事件,自己内部可以像写一个新页面一样,专注于实现功能。而且你发现没有,它考虑得很长远,提供了命名空间,防止你在一个页面引入两个不同组织提供的同名自定义元素。

这个东西就可以称为组件了,它跟外界是完全隔离的,外界只要把它拿来就可以用,就像用原生元素一样,用选择器选择,设置属性,调用方法,添加事件处理等等,而且,注意到没有,它的属性是带get和set的,这是多么梦寐以求的东西!

正是因为它这么好用,所以在那个时代,我们用它干了很多东西,封装了各种基础控件,比如树,数据表格,日期选择,等等,甚至当时也有人嫌弃浏览器原生select和radio不好看,用这么个东西,里面封装了图片来模拟功能,替换原生的来用。

当时也有人,比如我在04年就想过,能不能把这些扩大化,扩展到除了基础控件之外的地方,把业务的组件也这么搞一下,一切皆组件,多好?

但有些事情我直到后来很久以后才想明白,基于业务的端到端组件虽然写起来很方便,却是有致命缺陷的。

到这里为止,对HTML Components的回顾告一段落,也不讨论它为什么就没了之类,这里面争议太大,我只想谈谈从这里面,能看到Web Components这么个大家寄予厚望的新标准需要面对一些什么问题。

Web Components的挑战

以下逐条列出,挨个说明,有的已经有了,有的差一些,有的没有,不管这么多,总之谈谈我心目中的这个东西应当是怎样的。

自定义元素标签支持命名空间

原因我前面已经说了,可能会有不同组织实现同类功能的组件,存在于同一个页面内,引起命名歧义,所以我想了很久,还是觉得有前缀比较好:

<yours:ComponentA></yours:ComponentA> <his:ComponentA></his:ComponentA>

甚至,这里的前缀还可以是个简称别名,比如yours=com.aaa.productA,这可能只有复杂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大家不要以为这太夸张,但总有一天Web体系能构建超大型软件,到那时候你就知道是不是可能了。

样式的局部作用域

这个前一段时间有的浏览器实现过,在组件内部,style上加一个scoped属性,这是正确的方向。为什么要这么干呢,所谓组件,引入成本越小越好,在无约定的情况下都能引入,不造成问题,那是最佳的结果。

如果你一个组件的样式不是局部的,很可能就跟主界面的冲突了,就算你不跟主界面的冲突,怎么保证不跟主界面中包含的其他组件的样式冲突?靠命名约定是不现实的,看长远一些,等你的系统够大,这就是大问题了。

跟主文档的通讯

一个自定义组件,应当能够跟主文档进行通讯,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向,分别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式。

从内向外

除了事件,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做这个方向的通讯,但事件也可以有两种定义方式,一种是类似onclick那种,主文档应当能够在它上面直接添加对应的事件监听函数,就像对原生元素那样,每个事件都能单独使用。另一种是像postMessage那样,只提供一个通道,具体怎么处理,自己去定义消息格式和处理方式。

这两种实现方式都可行,后者比较偷懒,但也够用了,前者也没有明显优势。

从外向内

这个也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组件对外暴露属性或者方法,让主文档调用,一种是外部也通过postMessage往里传。前者用起来会比较方便,后者也能凑合用用。

所以,如果特别偷懒,这个组件就变得像一个iframe那样,跟外部基本都通过postMessage交互。

JavaScript

写到这里我是很纠结的,因为终于来到争议最大的地方了。按照很多人的思路,我这里应该也写隔离成局部作用域的JavaScript才对,但真不行,我们可以先假设组件内部的所有JavaScript都跑在局部作用域,它不能访问主文档中的对象。

我这里解释一下之前那个坑,为什么端到端组件是有缺陷的。

先解释什么叫端到端组件。比如说,我有这么一个组件,它封装了对后端某接口的调用,还有自身的一些展示处理,跟外界通过事件通信。它整个是不需要依赖别人的,初始加载数据都是自己内部做,别人要用它也很简单,直接拿来放在页面里就可以了。

照理说,这东西应当非常好才对,使用起来这么方便,到底哪里不对?我来举个场景。

在页面上同时存在这个组件的多个实例,每个组件都去加载了初始数据,假设它们是不带参数的,每个组件加载的数据都一样,这里是不是就有浪费的请求了?有人可能觉得一点点浪费不算问题,那么继续。

假设这个组件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下拉列表,用于选取人员的职业,初始可能有医生,教师,警察等等,我把这个组件直接放在界面上,它一出现,就自己去加载了所需的列表信息并且展示了。有另外一个配置界面,用于配置这些职业信息,这时候我在里面添加了一个护士,并且提交了。假设为了数据一致性,我们把这个变更推回到页面,麻烦就出现了。

界面只有一个职业下拉列表的时候可能还好办,有多个的时候,这个更新的策略就有问题了。

如果在组件的内部做这个推送的对接,就会出现要推送多份一致的数据给组件的不同实例的问题。如果把这个放在外面,那我们也有两种方式:

  • 订阅发布模式,组件订阅某个数据源,数据源跟服务端对接,当数据变更的时候,发给每个订阅者
  • 观察者模式,组件观察某个数据源,当数据变更的时候,去取回来

这两种很类似,不管哪种,都面临一个问题:

数据源放在哪?

很明显不能放在组件内部了,只能放在某个“全局”的地方,但刚才我们假设的是,组件内部的JavaScript代码不能访问外界的对象,所以……

但要是让它能访问,组件的隔离机制等于白搭。最好的方式,也许是两种都支持,默认是局部作用域,另外专门有一个作用域放给JS框架之类的东西用,但浏览器实现的难度可能就大了不少。

可能有人会说,你怎么把问题搞这么复杂,用这么BT的场景来给我们美好的未来出难题。我觉得问题总是要面对的,能在做出来之前就面对问题,结果应该会好一些。

我注意观察了很多朋友对Web Components的态度,大部分都是完全叫好,但其中有一部分,主要是搞前端MV*的同学对它的态度很保守,主要原因应该是我说的这几点。因为这个群体主要都在做单页型的应用,这个里面会遇到的问题是跟传统前端不同的。

那么,比如Angular,或者React,它们跟Web Components的协作点在哪里呢?我个人觉得是把引擎保留下来,上层部分逐步跟Web Components融合,所以它们不是谁吃掉谁的问题,而是怎样去融合。最终就是在前端有两层,一层是数据和业务逻辑层,一层是偏UI的,在那个层里面,可以存在像Web Components那样的垂直切分,这样会很适宜。

最后说说自己对Polymer的意见,我的看法没有@司徒正美 那么粗暴,但我是认同他的观点的,因为Polymer的根本理念就是在做端到端组件,它会面临很多的挑战。虽然它是一个组件化框架,组件化最适宜于解决大规模协作问题,但是如果是以走向大型单页应用这条路来看,它比Angular和React离目标的距离还远很多。

原文  https://github.com/xufei/blog/issues/3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