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去年,Express.js库作者TJ Holowaychuk由Node.js转向Go语言,并发表 一篇文章 ,对这两门语言进行了对比。现在,又有越来越多的平台转向Go进行开发,例如,CSDN研发频道去年发表的 Bowery为什么放弃Node.js,转向Go? 那么,此次Timehop又为什么放弃Rails,转向Go呢?
以下为相关译文:
流行的社交应用 Timehop(时光机)能帮助人们回忆起过去某天自己在不同社交媒体上的足迹,自上线以来用户规模不断扩大。Timehop的开发平台经历了从Rails迁移到Go的转变,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
自把 Timehop迁移到Go已经 差不多一年半 了,其中95%的请求的响应时间从Rails时代的70 0ms减少到 70ms,每天活跃用户数为600万。接下来我会总结本次Go迁移过程中的体会与心得,希望能让大家更好地认识Go语言。
为什么选择 Go?
运作初期, Timehop是运行在Rails之上的。但随着用户数和访问量的快速增长,Rails渐渐地出现了瓶颈问题。我们很多请求都是需要并行处理的。当用户启动Timehop后,我们需要收集用户在过去的全部社交数据。而不同平台的数据查询都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并行处理是高频事件。我们也曾试图与Ruby相结合来做,但效果不理想,因为Ruby不是真正的多线程处理系统。
有鉴于此,我们列出了三个新平台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 Go能脱颖而出?
除了 Ruby,Node.js也曾经进入我们的视野。但最终我们坚定选择了Go:
随着迁移工作的进行,我们还发现了更多的优点:
可见 Go十分符合我们之前提出的三点要求,所以我们最后选择了它。但同时,团队里也曾就Go语言进行过讨论,现整理如下。
使用 Go后会出现意外吗?
迁移时我们最怕的是影响程序代码的生产力。之前使用 Ruby编码时,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使用之后,发现Go不但没有影响编写速度,同时更加稳健,能帮助减少很多输入错误。编译速度也令人满意,我们最大的一个Go项目至多用时2.5s就能完成。
如何完成团队的技术切换?
结合个人体会,我发表过一篇 入门文章 供团队阅读。此外,, 高效Go , Go官网的标准库都是很好的教材。
Go有弱点?
对程序依赖的管理。 Go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导入方法,能以基于路径的方式进行包导入。例如:
import “github.com/timehop/golog/log”
你可以使用 go get命令来运行。但虽然是方便,如果有其它人改变了路径或提供的API出现变更,那么可能会造成未知的部署错误。因此我们建议使用部署工具 Godep 来对程序依赖进行管理。
部署时有哪些关键的库需要注意?
我们曾试图搜索 Go on Rails的信息,但一无所获。目前,我们使用得最多的是标准 net/http 库,以及 Gorilla的 mux 。这也是目前主流的 处理方式 。
如何进行托管?如何进行部署?
刚开始是托管在与 Rails相同的Heroku之上,使用 Go buildback 进行部署。后来迁移到EC2,部署工作也一样轻松。一如前述,Go程序最终都是一个编译好的二进制文件。
我们目前的流程是:
1. 把代码上传到 Github;
2. 使用 Travis 进行测试;
3. 如果通过,进行编译,压缩,然后上传到 S3。
进行部署时,从 S3下载tar文件,解压缩,然后运行。(使用的是 Chef )
能使用 Go语言创建APIs吗?
可以的。比方说,一个 User结构体:
type User struct { FirstName string `json:"first_name"` LastName string `json:"last_name"` Password string `json:"-"` }
用户信息项之后的标签定义了如何进行 JSON序列化。
如果要输出一个用户实例,可以简单地编写为:
u := User{FirstName: "Abe", LastName: "Dino", Password: "p4ssw0rd"} jsonBytes, _ := json.Marshal(u)
Go程序在多态性和模块化方面是如何处理的?
Go不是面向对象的语言,没有任何的 类型分层 。同时不存在继承,能自由地进行进行类包含,从而 实现多态和代码复用 。
另外 Go的界面是非常友好的。不同于其它语言需要显式地进行类声明,在Go中一个简单的结构体就可以了。我们觉得这是它最强大的特性之一,具体原因可以参考 这里 。
Google的支援有多重要?
能持续得到 Google的帮助与投入,对于Go语言无疑是一大福音。其社区规模也不断扩大,从而出现了很多高质素的开源项目与参考资源。
写在最后
我们希望本文对 Go语言感兴趣的团队有所帮助。要想很好地使用新平台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不妨与团队成员一起多做多思考多讨论,从而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英文来自: 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