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霍金和Elon Musk在内的很多名人都说人工智能是恶魔、人工智能实现的那天就是我们人类灭亡的那一天——“当时我发现,基本上所有的硅谷的一些人工智能的从业者都是对他们嗤之以鼻。”机器之心发起人赵云峰说。
那么人工智能目前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未来会如何作用于现实世界?听惯了科幻爱好者的各种说法,我们的雷锋星期五沙龙请来了诸多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动作识别领域的一些从业者,来听听他们的说法。
“人的智能是什么样子,大家仍然不清楚。‘artificial’只有在人工智能这个概念里翻译成‘人工’,在其他的地方经常翻译成‘伪’、‘假’、‘仿造’。从技术上来讲,目前我们说的‘人工智’能或者机器学习甚至可以说是数学家或统计学家YY出来的一种方法,试图‘智能’地去解决一些问题。
从我的角度来说,所谓人工智能就是一种统计平均的方法,就是一个大数据。数据里说什么,‘人工智能’就会说什么;数据里没见过,那‘人工智能’就瞎说了,或者说不出任何的东西来。”
——格灵深瞳工程师潘争。
出门问问CTO雷欣
“要实现大白这中程度的智能,首先他要有创造性,要有情感,然后还能够有一些集体智慧,去集体创造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我觉得离我们还比较远。
我们现在能够做到的可能就是说从一些简单的计算层面去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说最基本的听得见,这是第一步,第二个是要看得见,再接下来就是说你要理解,再下来,这个机器人能够去做一些动作,诸如此类,都是从某些拟人化的一些角度去解决一些问题,但并不代表我们理解了这个问题的实质。即使我现在把一个小孩从生下来到10岁的所有的数据都给你,你有办法训练出一个跟他一样的系统来吗?做不到。所以现在也不是一个数据上的问题,而是我们本质上还不了解这个问题。
有些人认为人工智能会接管人类,我觉得还是比较早的,它现在根本就没有创造性,除非程序有问题了。(关于对人工智能接管人类的担忧),中国有一句古话,叫‘杞人忧天’。”
——出门问问CTO雷欣
“有些人认为的人工智能都是强人工智能,有一些创造力,然后有自主性,但现在无论人工智能的哪一个分支,从技术层面上都看不到这种端倪。
但是媒体报道得比较多,炒得比较热,在工程实际里面,如果我们能把认知和改造的能力赋予机器,能够让它学习并掌握,这就是一个可用的人工智能,小到汽车防盗系统,大到自动驾驶,其实也都是用不同的方式让机器‘知道’这个事情是这么回事。”
——图灵机器人工程师杨钊。
图中:诺亦腾工程师邓思渊
“苏联的数学家邦加德提出了一套著名的邦加德问题(如下图),是模式识别的一个重要概念。这套问题跟现在的很多的智力测验题看起来一样,给你两组图形,每一组图形有三个图,然后问这两组图形中有一些什么样的不同之处。
【编者按】邦加德问题:从下图中找出左边六个样本所遵循的规律,并确定右边的样本符不符合这个规律——换句话说,指出两组图有什么不同之处,哪些方面可以概括不同的特征。
人类能够很轻易地看到这些图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因为人能概括性地对这个图片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但是机器不行。
如何解决邦加德问题一直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很重要的领域,但是现在为止,现在的统计学模型尚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所以说人工智能现在还早。”
——诺亦腾工程师邓思渊
让科幻爱好者失望的是,人工智能不是一个文学学科,浪漫只存在于小说和电影中,而真实的人工智能更接近于数学、统计学,是大量的计算。关于强人工智能,用Yann LeCun的话说:“你不能说永远不可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有些问题需要我们现在就开始关注,而另外一些则很遥远;或许我们可以在科幻作品中费点笔墨,但现在还没有担心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