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成功的是找到了 Dukto 这个跨平台的局域网文件传输工具, 并把它的使用写成了一篇文章.
我对这篇文章比较满意, 文章整体而言比较完整. Dukto 这个工具实际上很容易使用, 若说存在的难点就是在 Linux 平台下的安装. 这一点也算是顾及到了.
不仅如此, 还搭配有两平台下的截图, 给人以直观印象. 对于这种工具, 直观的界面展示很重要. Dukto 这个软件最大的特点是易用, 但是多么易用呢? 通过文字的展示很难体现出来, 而给出截图来一看便知.
经过这两天的写作实践, 我发现 Dukto 这篇, 与之前的两篇 Golang 的 (一篇写 log 模块的, 一篇写 defer, panic, recover 的), 写作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这种体验给我的直观感觉如同果树上的果实. 有的果实很青涩, 有的果实已成熟.
成熟的果实会自然地落到地上, 品尝起来味道甜美.
青涩的果实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成长, 如果此时将其强扭下来, 品尝起来一定苦涩不堪.
Dukto 这个工具, 由于我已经部署好, 使用起来了. 而 Dukto 这个工具本身很简单, 会使用就是它的全部. 因此我已经较好地掌握了 Dukto 这个工具. 对于这个点上已经算是成熟了. 这样在写起文章来就是信手拈来, 自己也是很满意.
而 Golang 的两篇, 由于自己是个这方面的门外汉, 只是拜读了好的文章后, 将自己的二道读后笔记充当了文章. 这样的文章没有价值这一点在之前已经论证过了.
当时想的是现摆上一个粗劣的, 随着后续的积累添砖加瓦.
就是这一点我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
这个先粗后精的过程有必要放到博客上面吗?
这其实是另一个问题, 博客是什么?
我认为, 博客应该是一个人技术的精粹, 是他对外展示自我的窗口.
之前的这种先粗后精的做法实质上违反了这一原则, 只会让自己的博客乱七八糟, 质量粗劣.
我想, 先粗后精这个过程, 应该放到笔记系统中去.
笔记系统犹如一个果园, 同时种着许多种果树.
等到某一个树上的果子成熟了, 便将它包装一番, 形成一道美味, 将其分享.
对于学习, 对于博客, 对于写作, 我想这是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平衡之道.
原文 http://www.judymax.com/archives/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