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 Zoltán Hosszú 原職為設計師,只懂得一點 coding 的技巧,然後卻能在短時間內學習 coding 的知識例如 swift,最終順利地在 app 平台上推出自己的產品 GAget 。(以下作者簡稱我)
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電腦這玩意兒,我爸在我 8 歲時買了第一部電腦,它雖然只有 CRT 螢幕跟 DOS 系統,卻能達成我的任何指令。我覺得它實在有夠神,儘管我大部分時間都只利用它玩遊戲,我卻不自覺的研究起 PC 這個東西,且漸漸熟悉它的作業,最終大家只要有電腦上的問題都會來請教我。
快轉到 1999 年,那時候電腦才剛有 ADSL 線路、網路也才剛發達,我每天下午都在學校的電腦室消磨時光,那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程式就是<frame>,我開始學習寫 HTML 以及建立自己的網站 Zolee Site Millenium,它利用我們學校的伺服器運作,同時只能用 Frankensteinian URL 進入,網址大概類似這樣 www.kkt.piar.school.gov.hu/~hosszu2 。這次的經驗讓我了解到什麼是全球資訊網 (World Wide Web),也被網路這東西驚艷住了。
往後的幾年,我也與我現在的團隊一起打造了不少的網站,畢竟我一向喜歡打造及設計網頁,然而之後我開始專注學習如何打造網站的視覺效果及增添實用性,而不是跟隨最新的科技潮流學習 coding 等技能,而是像素 (pixels) 及使用者經驗 (user-experience) 等方面技巧。
然而我現在卻是全職的用戶介面 (User Interface) 設計師,我不像其餘競爭者熟悉 Node、Angular 和 Bootstrap,但我要說我可是一點都不在意,儘管如此我還是會隨時更新我在 HTML、CSS 以及 JavaScript 等方面的知識。
在 2011 年時,因為 DeviantArt 的出現,我的 網站 終於有辦法拉皮整修一番,且我的訪客數也越來越多,然而讓我覺得唯一惱人的就是我無法及時的追蹤我的訪客,儘管有 Google Analytics 的幫助,我還是希望有一個簡化版的 app 能供我操作。但是我能找到的 app 不是設計太醜就是數據提供的過少,秉持一個設計師的驕傲,我決定自己依樣畫葫蘆做一個,並將我的設計貼在 Dribbble 。而後我發現這類分析的工具 app,其實只是由 HTML 加上 JavaScript 設計出來的產物,我開始精製我之前自己所做的仿冒品,畢竟這兩個程式是我最為熟悉的。
之後我的產品 GAget 就誕生了,其實它就是 Google Analytics widget 的縮寫,有點蠢但是卻成功了,並於 2011 年的 8 月推出。對於這項產品,我沒有想過大眾對於這項產品的迴響這麼大,包括 MacStories、SwissMiss 及一些部落格都使用我的分析介面,我的名字甚至出現在匈牙利版的 PC World 雜誌,這時我理解到我不能停止繼續研發這項產品。
現在 GAget 在 app 商店裡的下載次數達到 8 萬 4 千次,我朋友甚至還幫我弄一個 iPhone 的版本呢,所以看起來 GAget 的未來還挺光明的! 但是要讓 Apple 喜歡上 GAget,我必須要將 GAget 的程式語言改成 Apple 開發的 Objective-C,對此我真的是毫無頭緒;我甚至買了專門介紹 Objective-C 的工具書,打算好好鑽研它,但看不到幾個章節,我就放棄了。
又過了幾個禮拜,我依舊是零進度,我開始慌了,這時我發現 Apple 介紹了新的程式語言 Swift,它裡面教導 coder 如何學好 Objective-C, 於是我立刻下載並認真得研讀它,我對 Objective-C 的疑惑瞬間得到解答,也漸漸找出與這個程式的熟悉感,其時它就是比 JavaScript 更複雜的進階版。為了發展 GAget 的 iOS 和 OS X 系統,我收集所有相關的資訊,並一步一步的重新 coding 我的 GAget,最終我在 Yosemite 系統的 GAget 終於慢慢成型了。
當然也要謝謝 800 個 app 測試者,讓我終於能將 GAget 放到 App Store 上了!
基本上我覺得我能成就這些, 最重要的地方就在於我給自己設一個 Deadlines,限時的壓力有助於我目標的達成 。同時我還有一個獨到的見解,就是成功是伴隨著興奮、掙扎及解決的進程。
(資料來源: medium ;圖片來源: Bev Goodwin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