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需求看本质,需求从用户中来,经过数轮的需求筛选,剩下来的需求就等产品人去假设和验证。
透过需求看到本质,是对未经处理的需求剖析出最根本的需求,大部份靠分析得来,小部份靠经验。这时候所看到的本质只是产品人对需求分析得到的结果的一种假设,并没经过市场检验。本质作为一种假设存在,而此时产品人所开发的产品正是假设的集合体,通过用户市场环境对假设的验证。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我会用“假设”这个词,需求是用户提出,假设是产品人的自问。这里我将需求看做是一个结论,产品人利用假设,来验证这个结论的真伪,就像一道给出答案的数学题,要求你去假设并验证答案的对错。
作为最基本的假设,产品人在做这类型的假设时应该“考虑用户想做什么”、“完成这件事完整且简单的路径是什么”,可以通过需求场景分析。
在做基本假设时只需考虑用户要做什么,如用户需要打车出行,这时需要列出完整且最简单路径“叫车-上车-付款-下车”;用户想找到吃饭的地方,列出路径“吃什么-路怎么走”。不需要过多考虑用什么方式实现用户想要的。
可以说这类型的假设几乎不需要验证,这是用户的核心需求也是产品最初开发的目的,如果连一个最简单的闭环都无法实现,那么这个产品一开始就是失败的。
所以做基本假设可以有效抓住产品的目的。
接着是期望型假设,期望型假设本质上是为基本假设服务,其作用主要用来区分“可以用”与“好用”的界限,对于产品来说,可以用只是产品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只有可以用的产品才能发布上线被用户所接受。那么什么样的产品叫可以用的产品,指能够将用户需求和用户目的形成一条线的闭环操作。
就好比楼梯,在现实中我就见过那种没有扶手的楼梯,他的存在就是满足基本假设“上楼”,这样的楼梯就符合可以用的特点,即使没有扶手也不能代表这个楼梯无法使用。当我们将基本假设定义为一个没有扶手但是能用的楼梯,那么期望型需求可以说是这个楼梯加上一个扶手,从可以用变成好用。
可以说期望型假设能够很好的将产品提升一个等级。期望型假设必须是建立在基本假设上,在最简单的路径上增加额外“用什么方式实现用户想要的”。
你也可以将期望型假设当成对基本假设的二重假设,就像现实中的川辣“鸳鸯锅”,在满足用户上川菜馆吃辣鱼的同时(基本假设),又考虑到团体中可能某些人不吃辣(条件),所以鸳鸯锅一半辣一半不辣就很好的满足一个团体的需求了(二重假设)。
做这类型假设的时候更考验产品人的公里,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更有效的去解决用户需求,涉及心理学、用户体验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最后便是兴奋型假设,做这类型的假设应该信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旨在与其他同类产品形成差异化,然后提高用户对产品的忠诚度,也可以说是黏性。大胆假设需要建立在可实现性上,并不是天花乱坠。往往大胆的去假设会得到不同的看待事物的角度。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张小龙在演讲时候说的“用完即走”,有多少产品是多么希望用户永远留在自己的产品上或者说是手机一直开着自己的产品,然而“用完即走”的新角度可以说是多么大胆的假设,事实证明,这个假设是成立的。
对前辈们得出的结论抽其精髓,结合自己对事物研究,将之转化为属于自己的一套知识架构,这才能更好的真正的将之应用到工作中。
本文由 @三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