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面三篇文章中对依赖注入做了一个大致的梳理;里面都是大量代码的分析,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个总结归纳。
如前几篇文章所述,依赖注入是由getBean来触发的;然后涉及到bean实例的创建、依赖关系的建立、属性注入等子过程。
当然,在获取到某个Bean的时候也会通过递归的方式来依赖注入依赖的bean
createBeanInstance 生成了Bean所包含的Java对象,Spring中用SimpleInstantiationStrategy类来生成Bean对象的实例,实例化Java对象的方法有两种(CGlib是默认方式):
populateBean 设置Bean对象的依赖关系
resolveValueIfNecessary 注入类型的处理;解析不同类型的属性
setPropertyValues 属性注入
Ioc容器的初始化过程中,主要的工作就是对BeanDefinition的定位、载入、解析和注册;但是就像之前说过的,此时依赖注入还没有发生。在 Spring源码系列:依赖注入(一)getBean 文中提到,依赖注入发生在应用第一次向容器获取Bean的时候;也就是上面说到的通过getBean来触发。
当然,依赖注入也可以在容器初始化的过程中就完成。这个就是lazy-init属性的存在意义了。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设置Bean的lazy-init属性来控制预实例化的过程。
预实例化:在初始化容器时完成Bean的依赖注入
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提高了我们第一次获取Bean的的效率,但是它也降低了容器初始化的速度。(这个其实很好理解的,因为第一次获取Bean的时候,依赖注入已经完成了,直接拿过来用就行)
关于lazy-init属性的处理也是在wac.refresh这个方法中完成的,具体是在finishBeanFactoryInitialization方法中。如果继续追溯的话,最终是交给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容器中的preInstantiateSingletons方法中完成。
lazy-init这种实例化方式就是通过将依赖注入委托给容器来处理,而不是在用户第一向容器申请的Bean的时候完成依赖注入,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