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曾经写过一篇小文四舍五入? 并不准确,介绍了 rounding 功能在遇到类似 2.5, 3.5 等小数部分恰好是半数的时候, 并不遵循我们更熟悉的“四舍五入”,而是采用“奇进偶舍”,或者叫做“四舍六入五成双”的规则,英文叫做 Banker's rounding.
在那篇文章中,我以 Python 为例,round(2.5) 取值为 2, 而 round(3.5) 取值为 4. 而最近我才发现,这里我写得不对,各种语言的实现很乱,而 Python 2 和 3 竟然是不一致的.
对于 rounding half 的规则,有很多种实现方式:
round half up:向正无穷大进位,round(2.5) 为 3, 而 round(-2.5) 为 -2, Java 的 Math.round 采用这个规定
round half down: 向负无穷大进位
round half towards zero: 向 0 进位, round(2.5) 为 2, 而 round(-2.5) 为 -2
round half away from zero: 远离 0 进位, C 语言的库函数 round 是此规则, Python 2 和 JavaScript 等多种语言也采用的是这一规则.
round half to even: 向偶数进位,即之前介绍过的 Banker's rounding, 在统计学上有更好的效果,浮点数的标准 IEEE 754 默认采用此规则,Python 3 也选择了它作为新规则
round half to odd: 和上面相反,向奇数进位,在计算机中几乎没有被用到
随机 round: 统计学中更实用,但编程语言的实现不可能采用此规则
还有的语言提供多种实现, 比如 Ruby 默认用的是 round half away from zero, 但也提供了 :even 和 :odd 的选项。
简直太乱了,和对负数的取模运算有的一拼。我个人猜测可能是由于很多语言沿袭了 C 语言的规则,而 IEEE 754 作为浮点数的标准,又比 C 语言诞生得晚。 这两种成为了最广泛采用的规则, 至于为什么 Java 选择了不走寻常路,就不得而知了。
C 语言后来也提供了相关的宏定义,以支持不同规则,但库函数的 round 一直保持定义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