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服务端架构演进

先来看一看服务端架构的1.0版本:

服务端架构演进

架构介绍

客户端包括:PC站和m站的web站点,Android和iOS App客户端,管理后台和小程序。其中主要流量来自于Android和iOS。

接入层:采用了阿里云的Service Load Balance。底层实现是通过LVS+keepalived。该层主要提供了负载均衡和双机热备功能,客户端通过域名访问API接口,当应用的其中一台机器出问题时,依然能保障正常服务。

服务层:实际上是使用两台阿里云ECS部署Main Api server 和support server 两个应用。Main Api server 提供App需要的API接口。support server提供运营管理后台页面需要的API接口。

缓存层:采用阿里云Redis服务8G主从版(标准版-双副本)。连接上限10000,QPS约80000。正常情况下完全满足我们的应用需求。不需要集群版本。

数据层:采用阿里云RDS服务高可用版,4Core8G。最大IOPS:4000,最大连接数:4000。偶尔出现慢SQL导致数据库CPU跑满、接口响应慢。

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 无法应用灵活的流量控制策略,当前所有流量最终会压到应用实例上,一旦出现流量过大现象,只能增加应用实例,或者改动应用响应逻辑并发布。
  2. 无自动化的负载均衡,新增ECS就必须同时修改SLB的后端服务配置,扩容方案不够灵活、需要人为介入并且不易配置。
  3. 管理后台应用与前台应用共用同一个数据库,后台耗时的读操作影响线上接口。
  4. Main Api server 是一个Monolith Application(巨石应用),任何业务的改动都需要发布该应用,打包发布时间较长。
  5. 非核心业务和核心业务共用资源,比如web容器线程、数据库连接池、Redis连接池等等,一旦非核心业务占用较多资源,将导致其他业务响应变慢。

考虑到后续业务发展、当前应用现状和服务端团队人员的实际情况,趁此机会我们决定向微服务架构方向演进。

选取微服务端架构方案时的一些原则:

  • 高质量高可用的服务架构体系
  • 技术实现成熟稳定
  • 充分利用Docker容器优势
  • 团队学习门槛较低
  • 对当前应用系统入侵较小
  • 减少不必要的部署和维护代价
  • 方便支持非JVM的web服务

微服务架构实现

采用 Consul + Registrator + Nginx 方案做服务的注册与发现框架

简单介绍一下Consul 、Consul template 和Registrator:

Consul是一种 service mesh解决方案,提供具有服务发现和配置的工具,它提供了一些重要特性 1 :

  1. 服务发现
  2. 健康检查
  3. KV存储
  4. 多数据中心

Consul集群间使用了GOSSIP协议通信和Raft一致性算法,Consul本身是一个分布式的高可用的系统。

Consul template 通过解析模板,从Consul查询所需的配置数据,接下来后台进程监听 8 Consul中这些数据的变化,并将数据更新到配置的模版文件中。模板更新完成之后,可以配置后续执行命令。 7

Consul template的模板文件是采用 HashiCorp Configuration Language (HCL) 语法编写,同时提供了一些API函数。 4

Registrator是一种通过监控宿主机上所有的Docker容器的状态,自动地为Docker容器注册和反注册服务的组件。Registrator支持可拔插的服务注册,包括:Consul,etcd,SkyDNS2。 5

各组件协调工作如图:

服务端架构演进

Registrator监听应用容器的变化,实时向consul注册/反注册容器内的服务,而consul template也在监听consul server的变化,任何服务的变更或者KV 存储的变更,都触发consul template 的模板文件的变化,这里,consul template 配置的模板一般是生成nginx.conf文件,最后调用nginx的reload config 命令,即可全自动地完成服务的刷新。

更详细的部署方案见 Consul+Registrator+Nginx方案的部署

服务间的调用

通过上面的方案完成服务的注册和发现,但是服务之间如何调用?

比如服务A要调用服务B的接口,服务A和服务B都已经注册到Consul server中,服务A要获取服务B的地址很方便,请求Consul Api 即可。可是服务B有多个实例,这时候调用策略有两种选择:

  1. 服务端负载均衡,服务A通过nignx调用服务B,负载均衡策略由nginx支持。
  2. 客户端负载均衡,服务A自行维护服务B的列表,自行选择一个负载均衡策略,然后调用服务B。

出于性能考虑,我们选取第二种方式,即客户端负载均衡。

通过封装Consul API 和Feign-ribbon,我们实现了客户端之间相互调用的中间件。

OpenResty

服务架构v1.0版本由于缺失统一网关,导致无法实现灵活的负载均衡、鉴权、流量控制等功能。为了方便实现网关的功能,采用 OpenResty 6 而不是Nginx来作为网关的基础组件。

通过 OpenResty 强大的lua脚本,可以对网络请求做各种复杂的控制和安全检测。

负载均衡是 OpenResty 自带功能。

请求鉴权,通过 lua 脚本调用用户中心接口完成各种场景的鉴权功能,如果鉴权失败,则阻断请求。

流量控制,通过 lua 脚本对请求的header和uri 解析,灵活定制流量控制策略。

蓝绿发布,结合consul、consul-template 和OpenResty,实现服务的蓝绿发布功能。

通过在网关处向 request header 中写入 request Id,支持完整请求链追踪的日志分析。

服务路由,v1.0版本的架构,受限于SLB的实现,必须为每一个业务应用单独配置一个端口和域名, 给客户端调用带来很大不便。新的架构可以采用统一的 API 域名,在网关处做服务路由即可(比如通过path区分业务服务),从而实现API 域名的收敛。

对接SLB服务的是OpenResty,目前有三个实例,后续任意应用水平扩展的时候,会自动注册到consul server,无需变动SLB配置。

应用资源拆分

新增的Finance应用是金币业务,使用独立数据库。

新增的Data server应用是搜集数据埋点业务,该应用需要存储客户端上报的大量的埋点数据,使用PostgreSQL,并且采用PostgreSQL自带的分表功能。

Support server是之前的管理后台服务,通过对Main Api server 的数据库配置主从架构,让Support server 的读操作走从库,写操作走主库,解决Support server 拖慢生产环境数据库的问题。

Kafka消息队列主要用于应用间异步通信的场景。Main Api server 和 Finance server 都会产生金币计费消息,Finance server应用负责消费该消息。

原文  http://blog.zongwu233.com/architecture-evolution/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