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说或者经常听到别人这样说 “你说的话怎么没有一点逻辑,我听的不是很懂” 或者是 “你说的内容逻辑性很强,听完之后很有共鸣。”,这里的逻辑可以理解为有条理,清晰等等。这也就说明逻辑是一个褒义词,它是符合大部分人价值观的东西。这么说可能我们还是不太清楚什么是逻辑,书中指出逻辑包含两个部分,“ 前提
” 和 “ 结论
”, 逻辑推理就是用一个或者多个正确的前提去论证得出结论的过程,正确的逻辑推理可以得出事物的真相,而错误的逻辑推理则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或是让自己更加的困惑不解
。由此可见,逻辑的最终目的就是寻找事情的真相,寻找事物的本质。这里我们重点是要分清楚哪些是正确的观点,哪些是错误的观点,因为正确的观点是得出正确的结论的必要前提,注意这里是 必要条件
,不是 充分条件
,关于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这里简单解释下, 必要条件: A && B && C && .... -> T
, 充分条件:A || B || C ... -> T
,这里也就是说,正确观点还不足以推出正确的结论,必须要加上其他的条件,比如正确的推导过程等等。
像原文中说的那样,逻辑学中的原理性的东西是不需要去论证的,也是不能被证明的,它是不证自明的,它们反应的是绝对基础的事实,它们也是人类意识行动的首要基础,因此深刻理解这些不变的东西对于我们应用逻辑学非常的重要。这里讲几个我觉得比较重要的,首先是 矛盾律 ,它指的是 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 。这个很好理解,中学的时候我们通常使用 “ 反证法 ” 去证明一些数学上的题目,这个过程就是先假设一个东西是对的,但是最后在其正确的前提下推出了它错误的结论,使其自相矛盾,从而证明它不是正确的。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原理,或者说是思想就是 我们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而不是潜在原因
,比如 A -> B -> C
,这里事件 A 导致了事件 B,事件 B 导致了最后的结果事件 C,当我们看到事件 C 的时候,我们往回寻找原因,首先找到事件 B,这时如果我们不继续往下探究问题的根源,满足于当下,那么其实我们并没有找到最核心的,最根本的原因,也就是这里的事件 A,因此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大多数人追求的都是一些快速的东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点耐心,不急躁,努力去思考问题的本源,相信你会看到大多数人看不到的东西,从而能到达大多数人到达不了的高度。
第三个要讲的是关于事物的定义,逻辑上定义术语包含两步:
在我的理解中,这也是了解一个事物或者事情的步骤,举个例子,我们学习 Java,我们首先要把 Java 这个术语放到一个类别中,这里有很多的选择,比如计算机知识,计算机语言,计算机静态语言,很显然,这里我们选择计算机静态语言最好不过,因为它更相近,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归纳,方便我们更加快速地定位到知识,在计算机静态语言这个类别中,除了 Java,还有 C++,C,... 我们必须了解 Java 和其他同一类别下的其他语言的不同点,才能够更好的去了解 Java 语言的一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目的。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严格按这两个步骤走下来,我们更能了解事物的本质 ,没错,就是这样,把这样的方法带到我们的编程学习当中,相信我们能够学习得更加透彻,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停留在那些宏观的概念上。
最后要讲的是 直言命题 ,这里作者给了两个陈述句,“收音机在汽车后座上” 和 “收音机 可能 在汽车后座上”,这里的第一句话就是直言命题,直接说出事物的真相,我们可以马上根据这句话得出相应的结论,但是第二句话就不行,想要得出结论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行动或者推论。这里我并不想说直言命题有多好,不直言命题就不对,我是想说 我们说话或者平时交谈的时候应该注意自己或者别人的表达,明白什么东西是事实,是真相,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什么东西仅仅代表的是个人的主观评价与猜测,避免无意间的话语造成歧义,妨碍自己或者别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 ,这个在高效沟通中是很重要的。
我们上面讲过逻辑学就是寻找事物真相的学科,说的更直白些就是 根据前提条件推导结论 的过程,最后我们能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其实是基于 前提条件 的正确性,和 推导过程 的正确性,那在推导之前呢,我们首先得判断这里的前提条件是不是正确的,而且必须保证这里的前提和我们要推导的结论是相关的,是联系紧密的,如果我们基于错误的或者不相关的前提条件去推理的话,显然结论会是错误的,就算是正确,也只是恰巧正确,不能从逻辑层面上证明其正确。
首先要讲的是 特称 和 全称 这两个概念,像是“一般”,“有些”,“大多数” 都是属于特称的范畴,“所有”,“一切” 以及 “全部” 这些带有绝对性质的词表示的是全称,我们要清楚知道一句话,或者是说的一件事情当中,描述者说的是全称还是特称,因为推理过程中,我们可以由全称的命题,得出特称的结论,但是反过来就不行,比如 “所有的狗都是四条腿可以推出沙皮狗是四条腿”,但是反过来则不行,这个很好理解,但是我们需要把这些知道的东西,理论性的东西运用在平时我们的思考中,往往并不简单,不信可以试试,你会发现自己很多时候说的话都是不符合逻辑的。
逻辑推理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点就是 比较 ,我们之所以能够分辨事物的不同,靠的就是比较,也正是因为这些比较,才有了人类众横交错的观念。比较两个事物的时候,特别是那种庞大的事物,我们判断两个事物是否相似不能仅仅根据相似点的多少来判断,因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这些相似的地方的重要性,这些个相似的地方是不是这个事物的本质,如果这个相似的地方揭露了两个事物的本质,它就是重要的,因为它是事物本身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说这两个事物是相似的。
逻辑推理有两种论证方式, 演绎论证 和 归纳论证 ,演绎论证是从一般到个别,而归纳论证则相反,简单点说就是演绎论证得出的是必然的结论,而归纳论证得出的是可能性的结论。注意,跟之前一样,这里没有好坏、优劣之分,这两个是在不同场合,不同条件下的推理方式,演绎论证只需要基于前提条件一步步往下推理即可,而归纳论证则不同,因为这里你要干的事情是用部分情况推导出整体情况,因此你得保证你取到的样本有足够的代表性,收集到的数据足够多,足够准确,不然你得出的结论是不够有说服力的。不管是演绎论证,还是归纳论证,只有证据充足,真实,前提条件和最后的结论关系紧密,最后推导出的结论才会是可信的。
文章当中也给出了一些会影响我们逻辑思考的因素,在平时生活中使用逻辑需要避免或者减少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首先就是情感因素,不得不说人本来就是一个情感动物,情感和理性是共存的,有些时候我们做一些事情并不是因为这个事情正确,我们很多时候的认识是从感性上面来认识的,这并不是错,我们不可能完全规避情感因素的影响去使用逻辑。但是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得清楚这件事情我做是因为其正确才去做,还是说为了满足自己在情感方面的需求,如果是前者的话你是可以抱有一些个期待的,期待得到正确的结果,但是如果是后者的话,你就要想到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要预备好问题发生的解决办法,不然自己可能会陷入手足无措,进退两难的局面。书中也给出了一个基本原则,就是 永远不要直接调动人们的情感,要努力使人们自己发现真相。只有真相,才值得人们为之欢呼雀跃 。
另外一个影响逻辑判断的是 怀疑 ,可能我们会根据之前的一些历史经验来看待当前的问题,这里有两个状态,第一是将怀疑永久化,这种怀疑的负面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也是极度危险的,因为它在逻辑推理开始前就已经设下了巨大的障碍。第二种是根据一些个理论依据做适当的怀疑,这种怀疑是正常的,也是对我们推理和认知起保护作用的,能够帮助我们往更加正确的方向上去做推理。
逃避问题也是一个影响逻辑判断的因素,有时我们因为自身的懒惰,以及追求快速的结果,选择在收集前提条件,或者在推理步骤上面偷工减料,就简单认为没有证据来证明这个事情的正确与否。如果确实是我们对某个事物的认知有限,不能作出确定的判断,我们是可以说不知道的;在你做了长久深入的调查之后说不知道,与你根本没有任何付出任何努力时说不知道是有本质区别的,这样的无知是懒惰和漠视的结果。
另一个影响逻辑判断的是 人云亦云 ,我们很多时候的思想或者说是做法是跟着大多数走的,但是你需要知道的是,对于一个错误的认知或者观念,即使再多的人认为它是正确的,从本质上面来看它还是错误的,我们做逻辑推理,更多的是需要知道事情的真相,真假,而不是去纠结谁做了这个事情。
上面的东西是我的一些概括性总结,肯定有说的不到位的地方,但是我相信知道跟不知道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需要知道逻辑的重要性,并渐渐地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当中,下次听别人讲话的时候,我就会试着去看他话中的逻辑,我可以清楚的知道他的话中什么是主观的观念,什么是真正的客观事实,我也会试着让自己的话语更有逻辑性,更具有说服力,练的多了,思考的多了,就进步了,期待自己过些日子在回过头来看这本书的时候,会有更多的不一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