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概念,旨在通过将功能分解到各个离散的服务中以实现对解决方案的解耦。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功能分解到离散的各个服务当中,从而降低系统的耦合性,并提供更加灵活的服务支持。
说到微服务,就要说说这个老头,他是一个英国人,叫做Martin Fowler,后面移居了美国。 虽然他不是微服务概念的最早提出者,不过很多人都是通过他和James Lewis的文章了解微服务的概念。
这是他2014年发布的文章 martinfowler.com/articles/mi…
而微服务最早的提出是2012年,是这个家伙说的,就是上面和Martin Flower合作出了文章的James Lewis。 James Lewis是ThoughtWorks的首席顾问,也是技术顾问委员会的成员。
俺寻思这人也是个神人,为了写这篇文章,就用谷歌和维基搜了一下,谁知道他这么没有牌面,只有推特以及上面那篇文章找到一个头像及简介。
在传统的开发模式中,我们将所有功能打在一个 WAR 包内,基于三层架构和 MVC 来对应用进行解耦,并部署在一个 JavaEE 容器中。我们可以方便的对其进行集中式管理,与微服务架构相比,因为所有功能都在本地,所以功能间没有通信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出,微服务架构通过将复杂单体应用进行细粒度的拆分,可以分别部署成不同的服务。再将功能模块解耦后,不仅可以降低单独服务器的压力,因为都是独立拆分出来的服务,也能实现独立部署独立开发。
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拆分后的服务交给不同团队独立维护,进行分布式管理,彼此间不需要太多的顾忌,这样能让我们实现更方便的代码维护工作,同时开发时放心使用新的技术,而不必担心因为一个服务的故障使整个应用无法使用。
优点是架构简单,扩展灵活,只对服务注册器依赖。缺点是客户端要维护所有调用服务的地址,有技术难度,一般大公司都有成熟的内部框架支持,比如 Dubbo
优点是简单,所有服务对于前台调用方透明,一般在小公司在云服务上部署的应用采用的比较多。
这是一个Spring Cloud Netflix 的 d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