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
本文来自segmentfault,本文介绍了前端微服务化思想介绍,微前端的四大设计理念以及整体的工程流程等相关内容。 |
刷新页面?路由拆分?No,动态加载组件。
本文分为以下四部分:
前端微服务化思想介绍
微前端的设计理念
实战微前端架构设计
基于 Mooa 进行前端微服务化
前端微服化
对于前端微服化来说,有这么一些方案:
Web Component 显然可以一个很优秀的基础架构。然而,我们并不可能去大量地复写已有的应用。
iFrame。你是说真的吗?
另外一个微前端框架 Single-SPA,显然是一个更好的方式。然而,它并非 Production Ready。
通过路由来切分应用,而这个跳转会影响用户体验。
等等。
因此,当我们考虑前端微服务化的时候,我们希望:
独立部署
独立开发
技术无关
不影响用户体验
独立开发
在过去的几星期里,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学习 Single-SPA 的代码。但是,我发现它在开发和部署上真的太麻烦了,完全达不到独立部署地标准。按 Single-SPA 的设计,我需要在入口文件中声名我的应用,然后才能去构建:
同时,在我的应用里,我还需要去指定我的生命周期。这就意味着,当我开发了一个新的应用时,必须更新两份代码:主工程和应用。这时我们还极可能在同一个源码里工作。
当出现多个团队的时候,在同一份源码里工作,显然变得相当的不可靠——比如说,对方团队使用的是 Tab,而我们使用的是 2 个空格,隔壁的老王用的是 4 个空格。
独立部署
一个单体的前端应用最大的问题是,构建出来的 js、css 文件相当的巨大。而微前端则意味着,这个文件被独立地拆分成多个文件,它们便可以独立去部署应用。
我们真的需要技术无关吗?
等等,我们是否真的需要技术无关?如果我们不需要技术无关的话,微前端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事实上,对于大部分的公司和团队来说,技术无关只是一个无关痛痒的话术。当一家公司的几个创始人使用了 Java,那么极有可能在未来的选型上继续使用 Java。除非,一些额外的服务来使用 Python 来实现人工智能。因此,在大部分的情况下,仍然是技术栈唯一。
对于前端项目来说,更是如此:一个部门里基本上只会选用一个框架。
于是,我们选择了 Angular。
不影响用户体验
使用路由跳转来进行前端微服务化,是一种很简单、高效的切分方式。然而,路由跳转地过程中,会有一个白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跳转前的应用和将要跳转的应用,都失去了对页面的控制权。如果这个应用出了问题,那么用户就会一脸懵逼。
理想的情况下,它应该可以被控制。
微前端的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一:中心化路由
互联网本质是去中心化的吗?不,DNS 决定了它不是。TAB,决定了它不是。
微服务从本质上来说,它应该是去中心化的。但是,它又不能是完全的去中心化。对于一个微服务来说,它需要一个服务注册中心:
服务提供方要注册通告服务地址,服务的调用方要能发现目标服务。
对于一个前端应用来说,这个东西就是路由。
从页面上来说,只有我们在网页上添加一个菜单链接,用户才能知道某个页面是可以使用的。
而从代码上来说,那就是我们需要有一个地方来管理我们的应用:**发现存在哪些应用,哪个应用使用哪个路由。
管理好我们的路由,实际上就是管理好我们的应用。
设计理念二:标识化应用
在设计一个微前端框架的时候,为每个项目取一个名字的问题纠结了我很久——怎么去规范化这个东西。直到,我再一次想到了康威定律:
系统设计(产品结构等同组织形式,每个设计系统的组织,其产生的设计等同于组织之间的沟通结构。
换句人话说,就是同一个组织下,不可能有两个项目的名称是一样的。
所以,这个问题很简单就解决了。
设计理念三:生命周期
Single-SPA 设计了一个基本的生命周期(虽然它没有统一管理),它包含了五种状态:
load,决定加载哪个应用,并绑定生命周期
bootstrap,获取静态资源
mount,安装应用,如创建 DOM 节点
unload,删除应用的生命周期
unmount,卸载应用,如删除 DOM 节点
于是,我在设计上基本上沿用了这个生命周期。显然,诸如 load 之类对于我的设计是多余的。
设计理念四:独立部署与配置自动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个每系统是围绕着应用配置进行的。如果应用的配置能自动化,那么整个系统就自动化。
当我们只开发一个新的组件,那么我们只需要更新我们的组件,并更新配置即可。而这个配置本身也应该是能自动生成的。
实战微前端架构设计
基于以上的前提,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所示:
整体的工程流程如下所示:
主工程在运行的时候,会去服务器获取最新的应用配置。
主工程在获取到配置后,将一一创建应用,并为应用绑定生命周期。
当主工程监测到路由变化的时候,将寻找是否有对应的路由匹配到应用。
当匹配对对应应用时,则加载相应的应用。
故而,其对应的架构如下图所示:
独立部署与配置自动化
我们做的部署策略如下:我们的应用使用的配置文件叫 apps.json,由主工程去获取这个配置。每次部署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将 apps.json 指向最新的配置文件即可。配置的文件类如下所示:
96a7907e5488b6bb.json
6ff3bfaaa2cd39ea.json
dcd074685c97ab9b.json
一个应用的配置如下所示:
{ "name": "help", "selector": "help-root", "baseScriptUrl": "/assets/help", "styles": [ "styles.bundle.css" ], "prefix": "help", "scripts": [ "inline.bundle.js", "polyfills.bundle.js", "main.bundle.js" ] }
这里的 selector 对应于应用所需要的 DOM 节点,prefix 则是用于 URL 路由上。这些都是自动从 index.html 文件和 package.json 中获取生成的。
应用间路由——事件
由于现在的应用变成了两部分:主工程和应用部分。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只有一个工程能捕获路由变化。当由主工程去改变应用的二级路由时,就无法有效地传达到子应用。在这时,只能通过事件的方式去通知子应用,子应用也需要监测是否是当前应用的路由。
if (event.detail.app.name === appName) { let urlPrefix = 'app' if (urlPrefix) { urlPrefix = `/${window.mooa.option.urlPrefix}/` } router.navigate([event.detail.url.replace(urlPrefix + appName, '')]) }
相似的,当我们需要从应用 A 跳转到应用 B 时,我们也需要这样的一个机制:
window.addEventListener('mooa.routing.navigate', function(event: CustomEvent) { const opts = event.detail if (opts) { navigateAppByName(opts) } })
剩下的诸如 Loading 动画也是类似的。
使用 Mooa 进行
So,我们就有了前端微服务框架 Mooa。它基于 single-spa && single-spa-angular-cli,并且符合以上的设计思想。
GayHub 地址: https://github.com/phodal/mooa
对于主工程而言,只需要以下的几行代码就可以完成上面的功能:
http.get<any[]>('/assets/apps.json') .subscribe(data => { data.map((config) => { that.mooa.registerApplication(config.name, config, mooaRouter.matchRoute(config.prefix)); }); this.mooa.start(); }); this.router.events.subscribe((event: any) => { if (event instanceof NavigationEnd) { that.mooa.reRouter(event); } });
并添加一个对应的子应用路由:
{
path: 'app/:appName/:route',
component: HomeComponent
}
则如上所述的四个步骤。
对于子工程而言,则只需要一个对应的 Hook 操作:
mooaPlatform.mount('help').then((opts) => { platformBrowserDynamic().bootstrapModule(AppModule) .then((module) => { opts['attachUnmount'](module); }); });
并设置好对应的 base_href:
providers: [
{provide: APP_BASE_HREF, useValue: mooaPlatform.appBase()},
]
嗯,就是这么简单。DEMO 视频如下:
Demo 地址见: http://mooa.phodal.com/
GitHub 示例: https://github.com/phodal/mo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