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埋藏在心裡很久的設計想法, 有天
在公車上把他敲下來,主要是 IoC (Inversion of Control)
的設計概念。
很多年前第一次看到 AWS IAM 的 Policy,第一時間想得到就是 權限管制與政策的設計就是這樣。
很久以前設計權限系統,大多以 AOP 概念設計,但是那僅只於功能上的實踐方法,透過 AOP 的關注點分離,讓商業邏輯與授權邏輯更加拆分,但並沒有考慮企業用戶實際上在使用時,如何有個方法可以設計自己的『授權邏輯』,然後定義屬於自己的授權政策。
後來跟同事無意聊天中,把這個設計概念抄過來,也就是授權邏輯程式碼的想法 (Policy as Code)
。企業用戶要的是高度彈性與高度客製,要設計可以滿足客戶的業務功能,其核心概念就是『依賴反轉』,或者『反轉依賴』。
『依賴反轉』的概念就是:
你要什麼,我讓你自己決定。
用程式碼系統概念來說:
SDK / CLI 這些東西就是依賴反轉的最佳範例
他把所有的參數都寫在文件裡,讓使用者自行決定如合透過參數達到自己想要的功能。這種概念這幾年發揮到極致的 宣告事設計 (Declarative)
(K8s deployment yaml,Terraform 都是),透過這種『反轉』的概念讓客戶決定自己要什麼,可以設計屬於自己的政策。
AWS IAM Policy 的設計概念也是一樣,這樣的概念能滿足企業用戶必須要的彈性與複雜度。另一個類似的概念就是 Redmine 的 Filter 設計,其核心概念已是依賴反轉。使用者只要能夠定義出來想要看什麼,只要能夠指定條件,就能設計各種面向的查詢與視角。
『依賴反轉』的設計看似好,但實際上它也依賴於使用者自身的能力,換言之,使用者對於自己的『需求』要有一定程度的自知之明。這概念如同 Unix / Linux 的概念一樣:
尊重每一個使用者,假設你知道自己要什麼樣。
『依賴反轉』提供高度客製化與彈性機制給使用者,而『反轉依賴』則提供最佳實踐給使用者,也就是很多人想要找的 best practice。這場種概念實際上就說是某種『專家系統』。以前我常舉的例子就是 微軟的 Powerpoint,他的設計從一開使只有提供一堆功能,到後來提供了很多常用的樣板,甚至是很專業,且是針對性的『主題』,例如針對行銷的樣板,針對產品發表會的。。。等,而一些行銷公司也提供了更專業的樣板販售,這背後販售的是『經驗』。
產品的設計,初期都會是單一個功能,然後是功能的集合,最後是把實踐放入,但是依照不同的使用對象,會提供不同的視角與產品線。頻果的音樂製作產品 GrageBand 和 Logic Pro 究竟是兩個差異化的產品。
你在開發產品,但也在用別人的產品,你感覺的到他們的差異?
— 未完 (公車開太快,到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