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上方“ 平头哥的技术博文 ”,选择“ 关注公众号 ”
技术文章第一时间送达!
随着编程语言的发展,GC的功能不断增强,性能也不断提高,作为语言背后的无名英雄,GC离我们的工作似乎越来越远。作为Java程序员,对这一点也许会有更深的体会,我们不需要了解太多与GC相关的知识,就能很好的完成工作。那还有必要深入了解GC吗?学习GC的意义在哪儿?
不管性能提高到何种程度,GC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就必须尽量压低GC导致的最大暂停时间 (GC会导致应用线程处于暂停状态),举两个例子:
实时对战游戏:如果因为GC导致玩家频繁卡顿,任谁都会想摔手机吧。
金融交易:在某些对价格非常敏感的交易场景下(比如,外汇交易中价格的变动非常频繁),如果因为GC导致没有按照交易者指定的价格进行交易,相信我,这些交易者非生吃了你。
但也有许多场景,GC的最大暂停时间没那么重要,比如,离线分析、视频网站等等。因此,知道 这个GC算法有这样的特征,所以它适合这个场景 ,对程序员来说非常有价值,这就是我们学习GC最重要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将一步步走进GC的世界。
从诞生之初,人们就在思考GC需要完成的3件事情:何为垃圾?何时回收?如何回收?垃圾收集器在对内存进行回收前,第一件事就是要确定这些对象之中哪些还”活着“,哪些已经”死去“,而这些”死去“的对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垃圾。
判断对象是否存活,其中一种方法是给对象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计数器的值就加1,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器的值减1,任一时刻,如果对象的计数器值为0,那么这个对象就不会再被使用,这种方法被称为引用计数法。在整个回收过程中,引用计数器的值会以极快的速度更新,因而计数值的更新任务变得繁重,而且需要给计数器预留足够大的内存空间,以确保它不会溢出。因此,引用计数法的算法很简单,但在实际运用中要考虑非常多的因素,所以它的实现往往比较复杂,更为重要的是它不能解决对象之间的循环引用问题。
举个栗子,下面的代码片段展示了为什么引用计数法无法解决循环引用的问题。
public class Gc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在栈中分配内存空间给obj1,然后在堆中创建GcObject对象A
// 将obj1指向A实例,这时A的引用计数值 = 1
GcObject obj1 = new GcObject();
// 同理,GcObject实例B的引用计数值 = 1
GcObject obj2 = new GcObject();
// GcObject实例2被引用,所以B引用计数值 = 2
obj1.instance = obj2;
// 同理A的引用计数值 = 2
obj2.instance = obj1;
// 栈中的obj1不再指向堆中A,这时A的计数值减1,变成1
obj1 = null;
// 栈中的obj2不再指向堆中B,这时B的计数值减1,变成1
obj2 = null;
}
}
class GcObject {
public Object instance = null;
}
仔细阅读代码中的注释,并结合下面的内存结构示意图,应该可以很好的理解其中的原因:如果JVM垃圾收集器采用引用计数法,当obj1和obj2不再指向堆中的实例A、B时,虽然A、B已经不可能再被访问,但彼此间相互引用导致计数器的值不为0,最终导致无法回收A和B。
引用计数法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即无法释放有循环引用的垃圾,因此,主流的Java虚拟机都没有选用引用计数法来管理内存,而是通过可达性分析 (Reachability Analysis)来判定对象是否存活。 可达性分析的基本思路是找到一系列被称为”GC Roots“的对象引用 (Reference) 作为起始节点,通过引用关系向下搜索,能被遍历到的 (可到达的) 对象就被判定为存活,其余对象 (也就是没有被遍历到的) 自然被判定为死亡。这里需要着重理解的是:可达性分析本质是找出活的对象来把其余空间判定为“无用”,而不是找出所有死掉的对象并回收它们占用的空间,简略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经过可达性分析后,有不少对象没有在GC Roots的引用链条上,其中还包含一些相互引用的对象,这些对象在不久以后都会被垃圾收集器回收,因此,可达性分析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引用计数法存在的致命问题。
但是,首次被标记的对象并一定会被回收,它还有自救的机会。一个对象真正的死亡至少需要经历两次标记过程:
标记所有不可达对象,并进行筛选,筛选的标准是该对象覆盖了 finalize()
方法且 finalize()
方法没有被虚拟机调用过,选出的对象将被放置在一个“即将被回收”的队列中。稍后虚拟机会创建一个低优先级的Finalizer线程去遍历队列中的所有对象并执行 finalize()
方法
对队列中的对象进行第二次标记,如果对象在 finalize()
方法中重新与引用链上的任何一个对象建立关联,那么这个对象将被移除队列,而还留在队列中的对象,就会被回收了。
要正确的实现可达性分析算法,就必须完整地枚举出所有的 GC Roots,否则就有可能会漏掉本应存活的对象,如果垃圾收集器错误的回收了这些被漏掉的活对象,将会造成严重的bug。GC Roots作为垃圾回收的起点,必须是一些列活的引用 (Reference) 集合,那这个集合中究竟包含哪些引用?为什么这些引用可以作为GC Roots?要回答好这两个问题,需要对Java对象在内存中布局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所以,在下节会对相关知识进行补充
PS: 另外,平头哥建了个学习交流群,禁广告、推广,群内氛围非常不错的,大家有啥问题也可以在群里提问,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加一下~
加群方式 - 扫描下方 :point_down: 笔者二维码,备注: 加群
有热门推荐 :point_down:
1. 详解JVM内存管理与垃圾回收机制 - 内存管理
2. 给你一份 Spring Boot 知识清单
3. Java 网络爬虫,就是这么的简单
4. 从这四点出发,不做 “ 空心 ” 程序员
如果你喜欢本文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 平头哥的技术博文
转发 朋友圈 ,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哟
文章有帮助的话,在看,转发吧。
谢谢支持哟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