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出一套官方的说法:Apache Dubbo是一款高性能、轻量级基于Java的RPC开源框架。
文档: dubbo.apache.org/zh-cn/docs/…
文档简短形象的对单一应用架构、垂直应用架构、分布式服务架构、流动计算架构做了一个对比,可以很明白的看出这四个架构所适用的场景,因为业务需求越来越复杂,才会有这一系列的演变。
RPC英文全名为Remote Procedure Call,也叫远程过程调用,其实就是一个计算机通信协议,它是一种通过网络从远程计算机程序上请求服务,而不需要了解底层网络技术的协议。计算机通信协议有很多种,对于开发来说,很多熟悉的是HTTP协议,我这里就做个简单的比较,HTTP协议是属于应用层的,而RPC跨越了传输层和应用层。HTTP本身的三次握手协议,每发送一次请求,都会有一次建立连接的过程,就会带来一定的延迟,并且HTTP本身的报文庞大,而RPC可以按需连接,调用结束后就断掉,也可以是长链接,多个远程过程调用共享同一个链接,可以看出来RPC的效率要高于HTTP,但是相对于开发简单快速的HTTP服务,RPC服务就会显得复杂一些。
回到原先的话题,继续来聊聊dubbo。关于dubbo 的特点分别有连通性、健壮性、伸缩性、以及向未来架构的升级性。特点的详细介绍也可以参考上述链接的官方文档。官方文档拥有的内容我在这就不一一进行阐述了。
因为接下来需要对dubbo各个模块的源码以及原理进行解析,所以介绍一下dubbo的源码库,dubbo框架已经交由Apache基金会进行孵化,被挂在github开源。
github地址: github.com/apache/incu…
然后讲一下dubbo的版本策略:两个大版本并行发展,2.5.x是稳定版本,2.6.x是新功能实验版本。2.6上实验都稳定了以后,会迁移到2.5,所以如果你想了解dubbo最新的牛逼特性,就选择2.6,否则用2.5版本。我接下来介绍都是基于2.6.x版本。
dubbo的官方文档真的写的太好了,我在这里还是要夸赞一下。接下来我对整个框架设计的介绍是基于官方文档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尽量做到更加通俗易懂。
我们先来看看把源码clone下来后的结构:
可以看到Dubbo被拆分成很多的Maven项目(右边的我还没有截全)。
如果看过dubbo官方文档的朋友肯定看到过以下这个图
从以上这个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各个模块之间依赖关系,其实以上的图只是展示了关键的模块依赖关系,还有部分模块比如dubbo-bootstrap清理模块等,下面我会对各个模块做个简单的介绍,至少弄明白各个模块的作用。
先来讲讲上图的几个模块:
官方文档的解释:基于注册中心下发地址的集群方式,以及对各种注册中心的抽象。
我的理解是:dubbo的注册中心实现有Multicast注册中心、Zookeeper注册中心、Redis注册中心、Simple注册中心(具体怎么实现我在后面文章中会介绍),这个模块就是封装了dubbo所支持的注册中心的实现。
看看registry目录结构:
官方文档的解释:将多个服务提供方伪装为一个提供方,包括:负载均衡, 容错,路由等,集群的地址列表可以是静态配置的,也可以是由注册中心下发。
我的理解:它就是一个解决出错情况采用的策略,这个模块里面封装了多种策略的实现方法,并且也支持自己扩展集群容错策略,cluster把多个Invoker伪装成一个Invoker,并且在伪装过程中加入了容错逻辑,失败了,重试下一个。
看看cluster的目录结构:
官方文档的解释:包括 Util 类和通用模型。
我的理解:这个应该很通俗易懂,工具类就是一些公用的方法,通用模型就是贯穿整个项目的统一格式的模型,比如URL,上述就提到了URL贯穿了整个项目。
看看common的目录:
这个类中的包含义我就不一一讲了,具体的介绍会穿插在后续文章中,因为这些都是工具类的一些实现,包的含义也很明显。
官方文档的解释:是 Dubbo 对外的 API,用户通过 Config 使用Dubbo,隐藏 Dubbo 所有细节。
我的理解:用户都是使用配置来使用dubbo,dubbo也提供了四种配置方式,包括XML配置、属性配置、API配置、注解配置,配置模块就是实现了这四种配置的功能。
看看config的目录:
官方文档的解释:抽象各种协议,以及动态代理,只包含一对一的调用,不关心集群的管理。
我的理解:远程调用,最主要的肯定是协议,dubbo提供了许许多多的协议实现,不过官方推荐时使用dubbo自己的协议,还给出了一份性能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报告地址: dubbo.apache.org/zh-cn/docs/…
这个模块依赖于dubbo-remoting模块,抽象了各类的协议。
看看rpc的目录:
官方文档的解释:相当于 Dubbo 协议的实现,如果 RPC 用 RMI协议则不需要使用此包。
我的理解:提供了多种客户端和服务端通信功能,比如基于Grizzly、Netty、Tomcat等等,RPC用除了RMI的协议都要用到此模块。
看看remoting的目录:
官方文档的解释:是一个 Standlone 的容器,以简单的 Main 加载 Spring 启动,因为服务通常不需要 Tomcat/JBoss 等 Web 容器的特性,没必要用 Web 容器去加载服务。
我的理解:因为后台服务不需要Tomcat/JBoss 等 Web 容器的功能,不需要用这些厚实的容器去加载服务提供方,既资源浪费,又增加复杂度。服务容器只是一个简单的Main方法,加载一些内置的容器,也支持扩展容器。
看看container的目录:
官方文档的解释:统计服务调用次数,调用时间的,调用链跟踪的服务。
我的理解:这个模块很清楚,就是对服务的监控。
看看monitor的目录:
这个模块只有一个类,是作为dubbo的引导类,并且在停止期间进行清理资源。具体的介绍我在后续文章中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