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的概念源于Martin Fowler所写的一篇文章“Microservices”。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它提倡将单一应用程序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每个服务运行在其独立的进程中,服务与服务间采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互相沟通(通常是基于HTTP的RESTful
API)。每个服务都围绕着具体业务进行构建,并且能够被独立地部署到生产环境、类生产环境等。另外,应尽量避免统一的、集中式的服务管理机制,对具体的一个服务而言,应根据业务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语言、工具对其进行构建。
微服务是一种架构风格,一个大型复杂软件应用由一个或多个微服务组成。系统中的各个微服务可被独立部署,各个微服务之间是松耦合的。每个微服务仅关注于完成一件任务并很好地完成该任务。在所有情况下,每个任务代表着一个小的业务能力。
Martin Fowler提出来这一概念可以说把SOA的理念继续升华,精进了一步。 微服务架构强调的第一个重点就是 业务系统需要彻底的组件化和服务化 ,原有的单个业务系统会拆分为多个可以独立开发,设计,运行和运维的小应用。这些小应用之间通过服务完成交互和集成。
从服务粒度上,既然是微,必然微服务更倡导服务的细粒度,重用组合,甚至是每个操作(或方法)都是独立开发的服务,足够小到不能再进行拆分。而SOA没有这么极致的要求,只需要接口契约的规范化,内部实现可以更粗粒度,微服务更多为了可扩充性、负载均衡以及提高吞吐量而去分解应用,但同时也引发了打破数据模型以及维护一致性的问题。
从部署方式上,这个是最大的不同,对比以往的Java
EE部署架构,通过展现层打包WARs,业务层划分到JARs最后部署为EAR一个大包,而微服务则把应用拆分成为一个一个的单个服务,应用Docker技术,不依赖任何服务器和数据模型,是一个
全栈应用,可以通过自动化方式独立部署,每个服务运行在自己的进程。
在将应用分解,每一个微服务专注于单一功能,并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清晰表述服务边界。由于体积小、复杂度低,每个微服务可由一个小规模开发团队完全掌控,易于保持高可维护性和开发效率。
由于微服务具备独立的运行进程,所以每个微服务也可以独立部署。
在微服务架构下,故障会被隔离在单个服务中。若设计良好,其他服务可通过重试、平稳退化等机制实现应用层面的容错。
单块架构应用也可以实现横向扩展,就是将整个应用完整的复制到不同的节点。
Spring
Boot 框架是由 Pivotal 团队提供的全新框架,其设计目的是用来简化基于 Spring
应用的初始搭建以及开发过程。SpringBoot
框架使用了特定的方式来进行应用系统的配置,从而使开发人员不再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去定义模板化的配置文件。
Spring Cloud 是一个基于 Spring Boot 实现的云应用开发工具,它为基于 JVM 的云应用开发中的配置管理、服务发现、断路器、智能路由、微代理、控制总线、全局锁、决策竞选、分布式会话和集群状态管理等,是微服务的一种实现。
Spring Cloud Netflix 集成众多Netflix的开源软件:Eureka, Hystrix, Zuul, Archaius,组成了微服务的最重要的核心组件。
服务中心,用于服务注册与发现,一个基于 REST 的服务,用于定位服务。
熔断器,容错管理工具,旨在通过熔断机制控制服务和第三方库的节点,从而对延迟和故障提供更强大的容错能力。
Zuul 是在云平台上提供动态路由,监控,弹性,安全等边缘服务的框架。
配置管理API,包含一系列配置管理API,提供动态类型化属性、线程安全配置操作、轮询框架、回调机制等功能,可以实现动态获取配置。
配置中心,利用git集中管理程序的配置。
事件、消息总线,用于在集群(例如,配置变化事件)中传播状态变化,可与Spring Cloud Config联合实现热部署。
Ribbon是Netflix发布的负载均衡器,它有助于控制HTTP和TCP的客户端的行为。为Ribbon配置服务提供者地址后,Ribbon就可基于某种负载均衡算法,自动地帮助服务消费者去请求。
通过这张图,可以比较清楚的了解到各组件配置使用运行机制:
1、请求统一通过API网关(Zuul)来访问内部服务.
2、网关接收到请求后,从注册中心(Eureka)获取可用服务
3、由Ribbon进行均衡负载后,分发到后端具体实例
4、微服务之间通过Feign进行通信处理业务
5、Hystrix负责处理服务超时熔断
6、Turbine监控服务间的调用和熔断相关指标
微服务是一种架构的理念,提出了微服务的设计原则,从理论为具体的技术落地提供了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