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Java新特性】Lambda表达式典型案例,你想要的的都在这儿了!!

写在前面

不得不说,有些小伙伴的学习热情真高,学完了Lambda表达式的语法,想来几个典型案例再强化下。于是问冰河能否给几个Lambda表达式的典型使用示例。于是乎,便有了这篇文章。

案例一

需求

调用Collections.sort()方法,通过定制排序比较两个Employee(先比较年龄,年龄相同按姓名比较),使用Lambda表达式作为参数传递。

实现

这里,我们先创建一个Employee类,为了满足需求,我们在Employee类中定义了姓名、年龄和工资三个字段,如下所示。

@Data
@Builder
@ToString
@NoArgsConstructor
@AllArgsConstructor
public class Employee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9079722457749166858L;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eger age;
    private Double salary;
}

接下来,我们在TestLambda类中定义一个成员变量employees,employees变量是一个List集合,存储了Employee的一个列表,如下所示。

protected List<Employee> employees = Arrays.asList(
    new Employee("张三", 18, 9999.99),
    new Employee("李四", 38, 5555.55),
    new Employee("王五", 60, 6666.66),
    new Employee("赵六", 8, 7777.77),
    new Employee("田七", 58, 3333.33)
);

前期的准备工作完成了,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实现具体的业务逻辑了。

@Test
public void test1(){
    Collections.sort(employees, (e1, e2) -> {
        if(e1.getAge() == e2.getAge()){
            return e1.getName().compareTo(e2.getName());
        }
        return Integer.compare(e1.getAge(), e2.getAge());
    });
    employees.stream().forEach(System.out::println);
}

上述代码比较简单,我就不赘述具体逻辑了。运行test1方法,得出的结果信息如下所示。

Employee(name=赵六, age=8, salary=7777.77)
Employee(name=张三, age=18, salary=9999.99)
Employee(name=李四, age=38, salary=5555.55)
Employee(name=田七, age=58, salary=3333.33)
Employee(name=王五, age=60, salary=6666.66)

如果想倒叙输出如何处理呢,只需要在将 return Integer.compare(e1.getAge(), e2.getAge()); 修改成 -return Integer.compare(e1.getAge(), e2.getAge()); 即可,如下所示。

@Test
public void test1(){
    Collections.sort(employees, (e1, e2) -> {
        if(e1.getAge() == e2.getAge()){
            return e1.getName().compareTo(e2.getName());
        }
        return -Integer.compare(e1.getAge(), e2.getAge());
    });
    employees.stream().forEach(System.out::println);
}

再次运行test1方法,得出的结果信息如下所示。

Employee(name=王五, age=60, salary=6666.66)
Employee(name=田七, age=58, salary=3333.33)
Employee(name=李四, age=38, salary=5555.55)
Employee(name=张三, age=18, salary=9999.99)
Employee(name=赵六, age=8, salary=7777.77)

结果符合我们的需求。

案例二

需求

1.声明函数式接口,接口中声明抽象方法 public String getValue(String str);

2.声明类TestLambda,类中编写方法使用接口作为参数,将一个字符串转换为大写,并作为方法的返回值。

3.再将一个字符串的第2个和第4个索引位置进行截取子串。

实现

首先,创建一个函数式接口MyFunction,在MyFunction接口上加上注解@FunctionalInterface标识接口是一个函数式接口。如下所示。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MyFunction {
    public String getValue(String str);
}

在TestLambda类中声明stringHandler方法,参数分别为待处理的字符串和函数式接口的实例,方法中的逻辑就是调用函数式接口的方法来处理字符串,如下所示。

public String stringHandler(String str, MyFunction myFunction){
    return myFunction.getValue(str);
}

接下来,我们实现将一个字符串转换为大写的逻辑,如下所示。

@Test
public void test2(){
    String value = stringHandler("binghe", (s) -> s.toUpperCase());
    System.out.println(value);
}

运行test2方法,得出如下的结果信息。

BINGHE

我们再来实现字符串截取的操作,如下所示。

@Test
public void test3(){
    String value = stringHandler("binghe", (s) -> s.substring(1, 3));
    System.out.println(value);
}

注意:需求中是按照第2个和第4个索引位置进行截取子串,字符串的下标是从0开始的,所以这里截取字符串时使用的是substring(1, 3),而不是substring(2, 4),这也是很多小伙伴容易犯的错误。

另外,使用上述Lambda表达式形式,可以实现字符串的任意处理,并返回处理后的新字符串。

运行test3方法,结果如下所示。

in

案例三

需求

1.声明一个带两个泛型的函数式接口,泛型类型为<T, R>,其中,T作为参数的类型,R作为返回值的类型。

2.接口中声明对象的抽象方法。

3.在TestLambda类中声明方法。使用接口作为参数计算两个long型参数的和。

4.再就按两个long型参数的乘积。

实现

首先,我们按照需求定义函数式接口MyFunc,如下所示。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MyFunc<T, R> {

    R getValue(T t1, T t2);
}

接下来,我们在TestLambda类中创建一个处理两个long型数据的方法,如下所示。

public void operate(Long num1, Long num2, MyFunc<Long, Long> myFunc){
    System.out.println(myFunc.getValue(num1, num2));
}

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来完成两个long型参数的和。

@Test
public void test4(){
    operate(100L, 200L, (x, y) -> x + y);
}

运行test4方法,结果如下所示。

实现两个long型数据的乘积,也很简单。

@Test
public void test5(){
    operate(100L, 200L, (x, y) -> x * y);
}

运行test5方法,结果如下所示。

看到这里,我相信很多小伙伴已经对Lambda表达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只要多多练习,就能够更好的掌握Lambda表达式的精髓。

写在最后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点帮助,请微信搜索并关注「 冰河技术 」微信公众号,跟冰河学习Java8新特性。

最后,附上Java8新特性核心知识图,祝大家在学习Java8新特性时少走弯路。

【Java新特性】Lambda表达式典型案例,你想要的的都在这儿了!!

原文  http://www.cnblogs.com/binghe001/p/12840047.html
正文到此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