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就是释放垃圾占用的空间,防止内存泄露。对内存堆中已经死亡的或者长时间没有使用的对象进行清除和回收。
(1) 引用计数器法 :
①每当有一个对象引用是,计数器加一,当计数器为0是对象死亡
②缺点:无法解决循环引用的问题,假设A引用B,B引用A,那么这两个对象将不会被回收,造成内存泄漏
(2) 可达性算法分析
通过GC ROOT的对象作为搜索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往下搜索,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节点没有引用链时,说明对象不可用
③可作为GC Roots节点的对象
虚拟机栈中引用的对象
本地方法栈中引用的对象
方法区中静态变量引用的对象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1) 标记-清除 :把内存区域中的这些对象进行标记,哪些属于可回收标记出来,然后把这些垃圾拎出来清理掉(存活/可回收/未使用)(内存碎片)
(2) 复制算法 (Copying)是在标记清除算法基础上演化而来,解决标记清除算法的内存碎片问题。它将可用内存按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当这一块的内存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然后再把已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保证了内存的连续可用,内存分配时也就不用考虑内存碎片等复杂情况。复制算法暴露了另一个问题,例如硬盘本来有500G,但却只能用200G,代价实在太高
(3) 标记-整理 :标记-整理算法标记过程仍然与标记-清除算法一样,但后续步骤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进行清理,而是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一端移动,再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区域。(内存变动更频繁,需要整理所有存活对象的引用地址)
(4) 分代回收算法 :根据新生代与老年代对象的特点而使用不同的垃圾会回收算法
①新生代:对象生存周期较短,只有少量的生存对象,适合使用复制算法
②老年代:对象生存周期较长,只又少量需要回收的对象,且无担保空间,所以使用标记-整理算法或者是标记-清除算法
新生代分为三个区域,一个Eden区和两个Survivor区,它们之间的比例为(8:1:1)。
结论:
(1)方法区是规范层面的东西,规定了这一个区域要存放哪些东西
(2)永久带或者是metaspace(元空间)是对方法区的不同实现,是实现层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