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习React.js,之前都是直接用最原生的方式去写React代码,发现组织起来特别麻烦,之前听人说用Webpack组织React组件得心应手,就花了点时间学习了一下,收获颇丰
一个组件,有自己的结构,有自己的逻辑,有自己的样式,会依赖一些资源,会依赖某些其他组件。比如日常写一个组件,比较常规的方式:
- 通过前端模板引擎定义结构
- JS文件中写自己的逻辑
- CSS中写组件的样式
- 通过RequireJS、SeaJS这样的库来解决模块之间的相互依赖,
那么在React中是什么样子呢?
在React的世界里,结构和逻辑交由JSX文件组织,React将模板内嵌到逻辑内部,实现了一个JS代码和HTML混合的JSX。
在JSX文件中,可以直接通过 React.createClass
来定义组件: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方便的定义一个组件,组件的结构定义在render函数中,但这并不是简单的模板引擎,我们可以通过js方便、直观的操控组件结构,比如我想给组件增加几个节点:
通过这种方式,React使得组件拥有灵活的结构。那么React又是如何处理逻辑的呢?
写过前端组件的人都知道,组件通常首先需要相应自身DOM事件,做一些处理。必要时候还需要暴露一些外部接口,那么React组件要怎么做到这两点呢?
事件响应
比如我有个按钮组件,点击之后需要做一些处理逻辑,那么React组件大致上长这样:
点击按钮应当触发相应地逻辑,一种比较直观的方式就是给button绑定一个 onclick
事件,里面就是需要执行的逻辑了:
但事实上 getDragonKillingSword()
的逻辑属于组件内部行为,显然应当包装在组件内部,于是在React中就可以这么写:
这样就实现内部事件的响应了,那如果需要暴露接口怎么办呢?
暴露接口
事实上现在 getDragonKillingSword
已经是一个接口了,如果有一个父组件,想要调用这个接口怎么办呢?
父组件大概长这样:
那么如果想手动调用组件的方法,首先在ButtonComponent上设置一个 ref=""
属性来标记一下,比如这里把子组件设置成 <ButtonComponent ref="getSwordButton"/>
,那么在父组件的逻辑里,就可以在父组件自己的方法中通过这种方式来调用接口方法:
看起来屌屌哒~那么问题又来了,父组件希望自己能够按钮点击时调用的方法,那该怎么办呢?
配置参数
父组件可以直接将需要执行的函数传递给子组件:
然后在子组件中调用父组件方法:
子组件通过 this.props
能够获取在父组件创建子组件时传入的任何参数,因此 this.props
也常被当做配置参数来使用
屠龙宝刀每个人只能领取一把,按钮点击一下就应该灰掉,应当在子组件中增加一个是否点击过的状态,这又应当处理呢?
组件状态
在React中,每个组件都有自己的状态,可以在自身的方法中通过 this.state
取到,而初始状态则通过 getInitialState()
方法来定义,比如这个屠龙宝刀按钮组件,它的初始状态应该是没有点击过,所以 getInitialState
方法里面应当定义初始状态 clicked: false
。而在点击执行的方法中,应当修改这个状态值为 click: true
:
这样点击状态的维护就完成了,那么render函数中也应当根据状态来维护节点的样式,比如这里将按钮设置为 disabled
,那么render函数就要添加相应的判断逻辑:
这里简单介绍了通过JSX来管理组件的结构和逻辑,事实上React给组件还定义了很多方法,以及组件自身的生命周期,这些都使得组件的逻辑处理更加强大
CSS文件定义了组件的样式,现在的模块加载器通常都能够加载CSS文件,如果不能一般也提供了相应的插件。事实上CSS、图片可以看做是一种资源,因为加载过来后一般不需要做什么处理。
React对这一方面并没有做特别的处理,虽然它提供了Inline Style的方式把CSS写在JSX里面,但估计没有多少人会去尝试,毕竟现在CSS样式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CSS文件了,通常都会去用Less、Sass等预处理,然后再用像postcss、myth、autoprefixer、cssmin等等后处理。资源加载一般也就简单粗暴地使用模块加载器完成了
组件依赖的处理一般分为两个部分:组件加载和组件使用
React没有提供相关的组件加载方法,依旧需要通过 <script>
标签引入,或者使用模块加载器加载组件的JSX和资源文件。
如果细心,就会发现其实之前已经有使用的例子了,要想在一个组件中使用另外一个组件,比如在 ParentComponent
中使用 ChildComponent
,就只需要在 ParentComponent
的 render()
方法中写上 <ChildComponent />
就行了,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传些参数。
到这里就会发现一个问题,React除了只处理了结构和逻辑,资源也不管,依赖也不管。是的,React将近两万行代码,连个模块加载器都没有提供,更与Angularjs,jQuery等不同的是,他还不带啥脚手架…没有Ajax库,没有Promise库,要啥啥没有…
那它为啥这么大?因为它实现了一个虚拟DOM(Virtual DOM)。虚拟DOM是干什么的?这就要从浏览器本身讲起
如我们所知,在浏览器渲染网页的过程中,加载到HTML文档后,会将文档解析并构建DOM树,然后将其与解析CSS生成的CSSOM树一起结合产生爱的结晶——RenderObject树,然后将RenderObject树渲染成页面(当然中间可能会有一些优化,比如RenderLayer树)。这些过程都存在与渲染引擎之中,渲染引擎在浏览器中是于JavaScript引擎(JavaScriptCore也好V8也好)分离开的,但为了方便JS操作DOM结构,渲染引擎会暴露一些接口供JavaScript调用。由于这两块相互分离,通信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因此JavaScript调用DOM提供的接口性能不咋地。各种性能优化的最佳实践也都在尽可能的减少DOM操作次数。
而虚拟DOM干了什么?它直接用JavaScript实现了DOM树(大致上)。组件的HTML结构并不会直接生成DOM,而是映射生成虚拟的JavaScript DOM结构,React又通过在这个虚拟DOM上实现了一个 diff 算法找出最小变更,再把这些变更写入实际的DOM中。这个虚拟DOM以JS结构的形式存在,计算性能会比较好,而且由于减少了实际DOM操作次数,性能会有较大提升
所以就需要Webpack了
事实上它是一个打包工具,而不是像RequireJS或SeaJS这样的模块加载器,通过使用Webpack,能够像Node.js一样处理依赖关系,然后解析出模块之间的依赖,将代码打包
首先得有Node.js
然后通过 npm install -g webpack
安装webpack,当然也可以通过gulp来处理webpack任务,如果使用gulp的话就 npm install --save-dev gulp-webpack
Webpack的构建过程需要一个配置文件,一个典型的配置文件大概就是这样
这里对Webpack的打包行为做了配置,主要分为几个部分:
[name]
会由entry中的键(这里是entry1和entry2)替换 .js
结尾的文件都是用 babel-loader
做处理,而 .jsx
结尾的文件会先经过 jsx-loader
处理,然后经过 babel-loader
处理。当然这些loader也需要通过 npm install
安装 当然Webpack还有很多其他的配置,具体可以参照它的 配置文档
如果通过 npm install -g webpack
方式安装webpack的话,可以通过命令行直接执行打包命令,比如这样:
这样就会读取当前目录下的webpack.config.js作为配置文件执行打包操作
如果是通过gulp插件gulp-webpack,则可以在gulpfile中写上gulp任务:
Webpack使得我们可以使用Node.js的CommonJS规范来编写模块,比如一个简单的Hello world模块,就可以这么处理:
等等,这和之前的写法没啥差别啊,依旧没有逼格…程序员敲码要有geek范,要逼格than逼格,这太low了。现在都ES6了,React的代码也要写ES6, babel-loader
就是干这个的。 Babel 能够将ES6代码转换成ES5。首先需要通过命令 npm install --save-dev babel-loader
来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就可以使用了,一种使用方式是之前介绍的在 webpack.config.js
的loaders中配置,另一种是直接在代码中使用,比如:
那我们应当如何使用Babel提升代码的逼格呢?改造一下之前的HelloWorld代码吧:
这样在其他组件中需要引入HelloWorldComponent组件,就只要就可以了:
怎么样是不是更有逼格了?通过import引入模块,还可以直接定义类和类的继承关系,这里也不再需要 getInitialState
了,直接在构造函数 constructor
中用 this.state = xxx
就好了
Babel带来的当然还不止这些,在其帮助下还能尝试很多优秀的ES6特性,比如箭头函数,箭头函数的特点就是内部的this和外部保持一致,从此可以和 that
、 _this
说再见了
其他还有很多,具体可以参照 Babel的学习文档
我是一个强烈地Less依赖患者,脱离了Less直接写CSS就会出现四肢乏力、不想干活、心情烦躁等现象,而且还不喜欢在写Less时候加前缀,平常都是gulp+less+autoprefixer直接处理的,那么在Webpack组织的React组件中要怎么写呢?
可以在 webpack.config.js
的loaders中增加Less的配置:
通过这样的配置,就可以直接在模块代码中引入Less样式了:
Webpack的loader为React组件化提供了很多帮助,像图片也提供了相关的loader:
更多地loader可以移步 webpack的wiki
Webpack和React结合的另一个强大的地方就是,在修改了组件源码之后,不刷新页面就能把修改同步到页面上。这里需要用到两个库 webpack-dev-server
和 react-hot-loader
。
首先需要安装这两个库, npm install --save-dev webpack-dev-server react-hot-loader
安装完成后,就要开始配置了,首先需要修改entry配置:
通过这种方式指定资源热启动对应的服务器,然后需要配置 react-hot-loader
到loaders的配置当中,比如我的所有组件代码全部放在scripts文件夹下:
最后配置一下plugins,加上热替换的插件和防止报错的插件:
这样配置就完成了,但是现在要调试需要启动一个服务器,而且之前配置里映射到 http://localhost:3000
,所以就在本地3000端口起个服务器吧,在项目根目录下面建个server.js:
这样就可以在本地3000端口开启调试服务器了,比如我的页面是根目录下地 index.html
,就可以直接通过 http://localhost:3000/index.html
访问页面,修改React组件后页面也会被同步修改,这里貌似使用了websocket来同步数据。图是一个简单的效果:
React的组件化开发很有想法,而Webpack使得React组件编写和管理更加方便,这里只涉及到了React和Webpack得很小一部分,还有更多的最佳实践有待在学习的路上不断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