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0
面向对象编程是对数据进行抽象,而函数式编程是对行为进行抽象。现实世界中,数据和行为并存,而程序也是如此。
用函数(行为)对数据处理,是学习大数据的基石。
好的效率(并发执行),
完成一个功能使用更少的代码。
「 对象转向面向函数编程的思想有一定难度,需要大量的练习 」
Lambda 是一个匿名函数,即没有函数名的函数,它简化了匿名委托的使用,让代码更加简洁。
//匿名内部类
Runnable r = 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hello toroot");
}
};
//lambda
Runnable r2 = ()->System.out.print("hello toroot");
//匿名内部类
TreeSet<String> ts = new TreeSet<>(new Comparator<String>()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String o1, String o2) {
return Long.compare(o1.length(),o2.length());
}
});
//lambda
TreeSet<String> ts2 = new TreeSet<>((o1,o2)-> Long.compare(o1.length(),o2.length()));
复制代码
Lambda 表达式在 Java 语言中引入了一个新的语法元素和操作符。这个操作符为 “->” ,该操作符被称为 Lambda 操作符或剪头操作符。
它将 Lambda 分为两个部分:
「 左侧:指定了 Lambda 表达式需要的所有参数 」 。
「 右侧:指定了 Lambda 体,即 Lambda 表达式要执行的功能 」 。
() -> System.out.println("Hello Lambda!");
(x) -> System.out.println(x)
x -> System.out.println(x)
4、有两个以上的参数,有返回值,并且 Lambda 体中有多条语句:
Comparator<Integer> com = (x, y) -> {
System.out.println("函数式接口");
return Integer.compare(x, y);
};
复制代码
Comparator<Integer> com = (x, y) -> Integer.compare(x, y);
(Integer x, Integer y) -> Integer.compare(x, y);
Lambda 表达式需要“函数式接口”的支持。函数式接口即
「
接口中只有一个抽象方法的接口,称为函数式接口 」
。 可以使用注解 @FunctionalInterface
修饰,它可以检查是否是函数式接口。函数式接口的使用示例如下所示: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MyFun {
public double getValue();
}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MyFun<T> {
public T getValue(T 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newStr = toUpperString((str)->str.toUpperCase(),"toroot");
System.out.println(newStr);
}
public static String toUpperString(MyFun<String> mf,String str) {
return mf.getValue(str);
}
复制代码
接口 | 参数 | 返回类型 | 示例 |
---|---|---|---|
Predicate | T | boolean | 这道题对了吗? |
Consumer | T | void | 输出一个值 |
Function<T,R> | T | R | 获得 Person对象的名字 |
Supplier | None | T | 工厂方法 |
UnaryOperator | T | T | 逻辑非 (!) |
BinaryOperator | (T, T) | T | 求两个数的乘积 (*) |
当要传递给 Lambda 体的操作,已经有实现的方法了,可以使用方法引用。方法引用使用 「 操作符 “ ::” 将方法名和对象或类的名字分隔开来 」 。它主要有如下 「 三种 」 使用情况 :
「 对象 :: 实例方法 」
「 类 :: 静态方法 」
「 类 :: 实例方法 」
在我们使用 Lambda 表达式的时候,”->” 右边部分是要执行的代码,即要完成的功能,可以把这部分称作 Lambda 体。有时候, 「 当我们想要实现一个函数式接口的那个抽象方法,但是已经有类实现了我们想要的功能,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方法引用来直接使用现有类的功能去实现 」 。示例代码如下所示:
Person p1 = new Person("Av",18,90);
Person p2 = new Person("King",20,0);
Person p3 = new Person("Lance",17,100);
List<Person>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p1);
list.add(p2);
list.add(p3);
// 这里我们需要比较 list 里面的 person,按照年龄排序
// 那么我们最常见的做法是
// sort(List<T> list, Comparator<? super T> c)
// 1、因为我们的 sort 方法的第二个参数是一个接口,所以我们需要实现一个匿名内部类
Collections.sort(list, new Comparator<Person>()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Person person1, Person person2) {
return person1.getAge().compareTo(person2.getAge());
}
});
// 2、因为第二个参数是一个 @FunctionalInterface 的函数式接口,所以我们可以用 lambda 写法
Collections.sort(list, (person1,person2) -> p1.getScore().compareTo(p2.getAge()));
// 3、因为第二个参数我们可以用lambda的方式去实现,
// 但是刚好又有代码 Comparator.comparing 已经实现了这个功能
//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方法引用了
/**
* 重点:
* 当我们想要实现一个函数式接口的那个抽象方法,但是已经有类实现了我们想要的功能,
*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方法引用来直接使用现有类的功能去实现。
*/
Collections.sort(list, Comparator.comparing(Person::getAge));
System.out.println(list);
复制代码
其它 Java 内置的函数式接口示例如下所示: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sumer<String> c = x->System.out.println(x);
// 等同于
Consumer<String> c2 = System.out::pri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inaryOperator<Double> bo = (n1,n2) ->Math.pow(n1,n2);
BinaryOperator<Double> bo2 = Math::pow;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iPredicate<String,String> bp = (str1,str2) ->str1.equals(str2);
BiPredicate<String,String> bp2 = String::equals;
}
复制代码
注意:当需要引用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调用对象,并且第二个参数是需要引用方法的第二个参数(或无参数)时,使用 ClassName::methodName
。
格式: ClassName :: new
与函数式接口相结合,自动与函数式接口中方法兼容。
可以把构造器引用赋值给定义的方法,但是构造器参数列表要与接口中抽象方法的参数列表一致。示例如下所示: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upplier<Person> x = ()->new Person();
Supplier<Person> x2 = Person::new;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unction<String,Person> f = x->new Person(x);
Function<String,Person> f2 = Person::new;
}
复制代码
格式: type[] :: new,示例如下所示: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unction<Integer,Person[]> f = x->new Person[x];
Function<Integer,Person[]> f2 = Person[]::new;
}
复制代码
「 Stream 是数据渠道,用于操作数据源(集合、数组等)所生成的元素序列 」 。记住:“集合讲的是数据,流讲的是计算!”
1)、 「 Stream 自己不会存储元素 」 。
2)、 「 Stream 不会改变源对象。相反,他们会返回一个持有结果的新 Stream 」 。
3)、 「 Stream 操作是延迟执行的。这意味着他们会等到需要结果的时候才执行 」 。
取出所有大于18岁人的姓名,按字典排序,并输出到控制台,代码如下所示:
private static List<Person> persons = Arrays.asList(
new Person("CJK",19,"女"),
new Person("BODUO",20,"女"),
new Person("JZ",21,"女"),
new Person("anglebabby",18,"女"),
new Person("huangxiaoming",5,"男"),
new Person("ROY",18,"男")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persons.stream().filter(x- >x.getAge()>=18).map(Person::getName).sorted().forEach(System.out::println);
}
复制代码
1、 「 创建 Stream:一个数据源(如:集合、数组),获取一个流 」 。
2、 「 中间操作:一个中间操作链,对数据源的数据进行处理 」 。
3、 「 终止操作(终端操作):一个终止操作,执行中间操作链,并产生结果 」 。
创建流主要有四种方式,其示例代码如下所示:
@Test
public void test1(){
//1. Collection 提供了两个方法 stream() 与 parallelStream()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Stream<String> stream = list.stream(); //获取一个顺序流
Stream<String> parallelStream = list.parallelStream(); //获取一个并行流
//2. 通过 Arrays 中的 stream() 获取一个数组流
Integer[] nums = new Integer[10];
Stream<Integer> stream1 = Arrays.stream(nums);
//3. 通过 Stream 类中静态方法 of()
Stream<Integer> stream2 = Stream.of(1,2,3,4,5,6);
//4. 创建无限流
//迭代
Stream<Integer> stream3 = Stream.iterate(0, (x) -> x + 2).limit(10);
stream3.forEach(System.out::println);
//生成
Stream<Double> stream4 = Stream.generate(Math::random).limit(2);
stream4.forEach(System.out::println);
}
复制代码
「 filter:接收 Lambda ,从流中排除某些元素 」 。
「 limit:截断流,使其元素不超过给定数量 」 。
「 skip(n):跳过元素,返回一个扔掉了前 n 个元素的流。若流中元素不足 n 个,则返回一个空流。与 limit(n) 互补 」 。
「 distinct:筛选,通过流所生成元素的 hashCode() 和 equals() 去除重复元素 」 。
「 map:接收 Lambda ,将元素转换成其他形式或提取信息。接收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该函数会被应用到每个元素上,并将其映射成一个新的元素,类似于 python、go 的 map 语法 」 。
「 flatMap:接收一个函数作为参数,将流中的每个值都换成另一个流,然后把所有流连接成一个流 」 。
「 sorted():自然排序 」 。
「 sorted(Comparator com):定制排序 」 。
这里,我们给出一些常见的使用示例,如下所示:
List<Integer> collect = Arrays.stream(ary).skip(2).limit(3).collect(Collectors.toList());
复制代码
List<Integer> list = Arrays.stream(ary).filter(x -> x % 2 == 0).distinct().collect(Collectors.toList());
Set<Integer> integerSet = Arrays.stream(ary).filter(x -> x % 2 == 0).collect(Collectors.toSet());
复制代码
Integer[][] ary = {{3,8,4,7,5}, {9,1,6,2}, {0,10,12,11} };
Arrays.stream(ary).flatMap(item->Arrays.stream(item)).sorted().forEach(System.out::println);
复制代码
终端操作会从流的流水线生成结果。其结果可以是任何不是流的值,例如:List、Integer,甚至是 void 。
接口 | 说明 |
---|---|
allMatch(Predicate p) | 检查是否匹配所有元素 |
anyMatch(Predicate p) | 检查是否至少匹配一个元素 |
noneMatch(Predicate p) | 检查是否没有匹配所有元素 |
findFirst() | 返回第一个元素 |
findAny() | 返回当前流中的任意元素 |
count() | 返回流中元素总数 |
max(Comparator c) | 返回流中最大值 |
min(Comparator c) | 返回流中最小值 |
forEach(Consumer c) | 迭代 |
reduce(T iden, BinaryOperator b) 可以将流中元素反复结合起来,得到一个值。返回 Optional。例如使用 reduce 来求所有人员学生的总分的示例代码如下所示:
Integer all = persons.stream().map(Person::getScore).reduce((integer, integer2) -> integer + integer2).get()
复制代码
「 collect(Collector c) 将流转换为其他形式。它接收一个 Collector 接口的实现,用于给 Stream 中元素做汇总的方法 」 。
「 Collector 接口中方法的实现决定了如何对流执行收集操作(如收集到 List、Set、Map) 」 。
「 Collectors 实用类提供了很多静态方法,可以方便地创建常见收集器实例 」 。
收集相关的 Stream API 与其实例代码如下所示:
1)、toList List 把流中元素收集到 List:
List<Person> emps= list.stream().collect(Collectors.toList());
复制代码
2)、toSet Set 把流中元素收集 到Set:
Set<Person> emps= list.stream().collect(Collectors.toSet());
复制代码
3)、toCollection Collection 把流中元素收集到创建的集合:
Collection<Person> emps=list.stream().collect(Collectors.toCollection(ArrayList::new));
复制代码
4)、counting Long 计算流中元素的个数:
long count = list.stream().collect(Collectors.counting());
复制代码
5)、summing Int Integer 对流中元素的整数属性求和:
int total=list.stream().collect(Collectors.summingInt(Person::getAge));
复制代码
6)、averaging Int Double 计算流中元素 Integer 属性的平均值:
double avg= list.stream().collect(Collectors.averagingInt(Person::getAge));
复制代码
7)、summarizingInt IntSummaryStatistics 收集流中 Integer 属性的统计值。如平均值:
Int SummaryStatisticsiss= list.stream().collect(Collectors.summarizingInt(Person::getAge));
复制代码
8)、joining String 连接流中每个字符串:
String str= list.stream().map(Person::getName).collect(Collectors.joining());
复制代码
9)、maxBy Optional 根据比较器选择最大值:
Optional<Person> max= list.stream().collect(Collectors.maxBy(comparingInt(Person::getSalary)));
复制代码
10)、minBy Optional 根据比较器选择最小值:
Optional<Person> min = list.stream().collect(Collectors.minBy(comparingInt(Person::getSalary)));
复制代码
11)、reducing 归约产生的类型,从一个作为累加器的初始值开始,利用 BinaryOperator 与流中元素逐个结合,从而归约成单个值:
int total=list.stream().collect(Collectors.reducing(0, Person::getSalary, Integer::sum));
复制代码
12)、collectingAndThen 转换函数返回的类型,包裹另一个收集器,对其结果转换函数
int how= list.stream().collect(Collectors.collectingAndThen(Collectors.toList(), List::size));
复制代码
13)、groupingBy Map<K, List> 根据某属性值对流分组,属性为 K,结果为 V:
Map<Person.Status, List<Person>> map= list.stream().collect(Collectors.groupingBy(Person::getStatus));
复制代码
14)、partitioningBy Map<Boolean, List> 根 据true 或 false 进行分区:
Map<Boolean,List<Person>>vd= list.stream().collect(Collectors.partitioningBy(Person::getManage));
复制代码
1)、取出Person对象的所有名字,放到 List 集合中:
List<String> collect2 = persons.stream().map(Person::getName).collect(Collectors.toList());
复制代码
2、求 Person 对象集合的分数的平均分、总分、最高分,最低分,分数的个数:
IntSummaryStatistics collect = persons.stream().collect(Collectors.summarizingInt(Person::getScore));
System.out.println(collect);
复制代码
3、根据成绩分组,及格的放一组,不及格的放另外一组:
Map<Boolean, List<Person>> collect1 = persons.stream().collect(Collectors.partitioningBy(person -> person.getScore() >= 60));
System.out.println(collect1);
复制代码
4、统计 aa.txt 里面的单词数: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InputStream resourceAsStream = Person.class.getClassLoader().getResourceAsStream("aa.txt");
BufferedReader buffered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resourceAsStream));
bufferedReader.lines().flatMap(x->Stream.of(x.split(" "))).sorted().collect(Collectors.groupingBy(String::toString)).forEach((a,b)-> System.out.println(a+":"+b.size()));
bufferedReader.close();
}
复制代码
泛型,即 「 “参数化类型” 」 。就是将类型由原来的具体的类型参数化,类似于方法中的变量参数,此时类型也定义成参数形式(可以称之为类型形参),然后在使用/调用时传入具体的类型(类型实参)。
「 适用于多种数据类型执行相同的代码 」 。
「 泛型中的类型在使用时指定,不需要强制类型转换 」 。
泛型的本质是为了参数化类型(在不创建新的类型的情况下,通过泛型指定的不同类型来控制形参具体限制的类型)。而这种参数类型可以用在类、接口和方法中,分别被称为 「 泛型类、泛型接口、泛型方法 」 。
引入一个类型变量T(其他大写字母都可以,不过常用的就是T,E,K,V等等),并且用<>括起来,并放在类名的后面。 「 泛型类是允许有多个类型变量的 」 。常见的示例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NormalGeneric<K> {
private K data;
public NormalGeneric() {
}
public NormalGeneric(K data) {
this.data = data;
}
public K getData() {
return data;
}
public void setData(K data) {
this.data = data;
}
}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NormalGeneric2<T,K> {
private T data;
private K result;
public NormalGeneric2() {
}
public NormalGeneric2(T data) {
this();
this.data = data;
}
public NormalGeneric2(T data, K result) {
this.data = data;
this.result = result;
}
public T getData() {
return data;
}
public void setData(T data) {
this.data = data;
}
public K getResult() {
return result;
}
public void setResult(K result) {
this.result = result;
}
}
复制代码
泛型接口与泛型类的定义基本相同。示例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interface Genertor<T> {
public T next();
}
复制代码
在 new 出类的实例时,需要指定具体类型:
public class ImplGenertor<T> implements Genertor<T> {
@Override
public T next() {
return null;
}
}
复制代码
在 new 出类的实例时,和普通的类没区别。
public class ImplGenertor2 implements Genertor<String>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next() {
return null;
}
}
复制代码
泛型方法的 定义在 「 修饰符与返回值 」 的中间。示例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T> T genericMethod(T...a){
return a[a.length/2];
}
复制代码
泛型方法,是在调用方法的时候指明泛型的具体类型,泛型方法可以在任何地方和任何场景中使用,包括普通类和泛型类。
在普通方法中:
// 虽然在方法中使用了泛型,但是这并不是一个泛型方法。
// 这只是类中一个普通的成员方法,只不过他的返回值是在声明泛型类已经声明过的泛型。
// 所以在这个方法中才可以继续使用 T 这个泛型。
public T getKey(){
return key;
}
复制代码
在泛型方法中:
/**
* 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泛型方法。
* 首先在 public 与返回值之间的 <T> 必不可少,这表明这是一个泛型方法,并且声明了一个泛型 T
* 这个 T 可以出现在这个泛型方法的任意位置,泛型的数量也可以为任意多个。
*/
public <T,K> K showKeyName(Generic<T> container){
// ...
}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ClassBorder<T extends Comparable> {
...
}
public class GenericRaw<T extends ArrayList&Comparable> {
...
}
复制代码
- <T extends Comparable>
:
「
T 表示应该绑定类型的子类型,Comparable 表示绑定类型,子类型和绑定类型可以是类也可以是接口 」
。
「 extends 左右都允许有多个,如 T,V extends Comparable&Serializable 」 。
「 注意限定类型中,只允许有一个类,而且如果有类,这个类必须是限定列表的第一个 」 。
「 限定类型变量既可以用在泛型方法上也可以用在泛型类上 」 。
1、不能用基本类型实例化类型参数。
2、运行时类型查询只适用于原始类型。
3、泛型类的静态上下文中类型变量失效:不能在静态域或方法中引用类型变量。因为泛型是要在对象创建的时候才知道是什么类型的,而对象创建的代码执行先后顺序是 static 的部分,然后才是构造函数等等。所以在对象初始化之前 static 的部分已经执行了,如果你在静态部分引用泛型,那么毫无疑问虚拟机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因为这个时候类还没有初始化。
4、不能创建参数化类型的数组,但是可以定义参数化类型的数组。
5、不能实例化类型变量。
6、不能使用 try-catch 捕获泛型类的实例。
泛型类可以继承或者扩展其他泛型类,比如 List 和 ArrayList:
private static class ExtendPair<T> extends Pair<T>{
...
}
复制代码
?extends X
:
「
表示类型的上界,类型参数是 X 的子类 」
。 ?super X
:
「
表示类型的下界,类型参数是 X 的超类 」
。 如果其中提供了 get 和 set 类型参数变量的方法的话,set 方法是不允许被调用的,会出现编译错误,而 get 方法则没问题。
?extends X 表示类型的上界,类型参数是 X 的子类,那么可以肯定的说,get 方法返回的一定是个 X(不管是 X 或者 X 的子类)编译器是可以确定知道的。但是 set 方法只知道传入的是个 X,至于具体是 X 的哪个子类,是不知道的。
如果其中提供了 get 和 set 类型参数变量的方法的话,set 方法可以被调用,且能传入的参数只能是 X 或者 X 的子类。而 get 方法只会返回一个 Object 类型的值。
? super X 表示类型的下界,类型参数是 X 的超类(包括 X 本身),那么可以肯定的说,get 方法返回的一定是个 X 的超类,那么到底是哪个超类?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说,Object 一定是它的超类,所以 get 方法返回 Object。编译器是可以确定知道的。对于 set 方法来说,编译器不知道它需要的确切类型,但是 X 和 X 的子类可以安全的转型为 X。
泛型思想早在 C++ 语言的模板(Template)中就开始生根发芽, 「 在 Java 语言处于还没有出现泛型的版本时,只能通过 Object 是所有类型的父类和类型强制转换两个特点的配合来实现类型泛化 」 。
由于 Java 语言里面所有的类型都继承于 java.lang.Object,所以 Object 转型成任何对象都是有可能的。但是也因为有无限的可能性,就只有程序员和运行期的虚拟机才知道这个 Object 到底是个什么类型的对象。在编译期间,编译器无法检查这个 Object 的强制转型是否成功,如果仅仅依赖程序员去保障这项操作的正确性,许多 ClassCastException 的风险就会转嫁到程序运行期之中。
此外,泛型技术在 C#/C++ 和 Java 之中的使用方式看似相同,但实现上却有着根本性的分歧,C# 里面的泛型无论在程序源码中、编译后的 IL 中(Intermediate Language,中间语言,这时候泛型是一个占位符),或是运行期的 CLR 中,都是切实存在的, 「 List<int> 与 List<String> 就是两个不同的类型,它们在系统运行期生成,有自己的虚方法表和类型数据,这种实现称为类型膨胀,基于这种方法实现的泛型称为真实泛型 」 。
而 「 Java 语言中的泛型则不一样,它只在程序源码中存在,在编译后的字节码文件中,就已经替换为原来的原生类型(Raw Type,也称为裸类型)了,并且在相应的地方插入了强制转型代码 」 ,因此,对于运行期的 Java 语言来说,ArrayList<int> 与 ArrayList<String> 就是同一个类,所以 「 泛型技术实际上是 Java 语言的一颗语法糖,Java 语言中的泛型实现方法称为类型擦除,基于这种方法实现的泛型称为伪泛型 」 。 将一段 Java 代码编译成 Class 文件,然后再用字节码反编译工具进行反编译后,将会发现泛型都不见了,程序又变回了 Java 泛型出现之前的写法,泛型类型都变回了原生类型。
由于 Java 泛型的引入,各种场景(虚拟机解析、反射等)下的方法调用都可能对原有的基础产生影响和新的需求,如在泛型类中如何获取传入的参数化类型等。因此,JCP 组织对虚拟机规范做出了相应的修改,引入了诸如 Signature、LocalVariableTypeTable 等新的属性用于解决伴随泛型而来的参数类型的识别问题, 「 Signature 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属性,它的作用就是存储一个方法在字节码层面的特征签名,这个属性中保存的参数类型并不是原生类型,而是包括了参数化类型的信息 」 。修改后的虚拟机规范要求所有能识别 49.0 以上版本的 Class 文件的虚拟机都要能正确地识别 Signature 参数。
ByteX 使用了纯 Java 来编写源码,它是一个基于 Gradle transform api 和 ASM 的字节码插桩平台。
❝
调试:gradle clean :example:assembleRelease -Dorg.gradle.debug=true --no-daemon
❞
1)、 「 自动集成到其它宿主和插件一起整合为一个单独的 MainTransformFlow,结合 class 文件多线程并发处理,避免了打包的额外时间呈线性增长 」 。
2)、 「 插件、宿主之间完全解耦,便于协同开发 」 。
3)、 「 common module 提供通用的代码复用,每个插件只需专注自身的字节码插桩逻辑 」 。
在 MainTransformFlow implements MainProcessHandler 常规处理过程,会遍历两次工程构建中的所有 class。
1)、第一次,遍历 traverse 与 traverseAndroidJar 过程,以形成完整的类图。
2)、第二次,执行 transform:再遍历一次工程中所有的构建产物,并对 class 文件做处理后输出。
重写 IPlugin 的 provideTransformFlow 即可。
context.getClassGraph() 获取类图对象,两个 TransformFlow 的类图是隔离的。
通过复写 process 方法,注册自己的 FlieProcessor 来处理。
FileProcessor 采用了责任链模式,每个 class 文件都会流经一系列的 FileProcessor 来处理。
添加 apply plugin: 'bytex' 之后,bytex 可以在 Gradle 的构建流程中起作用了。这里的插件 id 为 bytex,我们找到 bytex.properties 文件,查看里面映射的实现类,如下所示:
implementation-class=com.ss.android.ugc.bytex.base.ByteXPlugin
复制代码
可以看到,bytex 的实现类为 ByteXPlugin,其源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ByteXPlugin implements Plugin<Project> {
@Override
public void apply(@NotNull Project project) {
// 1
AppExtension android = project.getExtensions().getByType(AppExtension.class);
// 2
ByteXExtension extension = project.getExtensions().create("ByteX", ByteXExtension.class);
// 3
android.registerTransform(new ByteXTransform(new Context(project, android, extension)));
}
}
复制代码
首先,注释1处,获取 Android 为 App 提供的扩展属性 AppExtension 实例。然后,在注释2处,获取 ByteX 自身创建的扩展属性 ByteXExtension 实例。最后,在注释3处,注册 ByteXTransform 实例。ByteXTransform 继承了抽象类 CommonTransform,其实现了关键的 transform 方法,其实现源码如下所示:
@Override
public final void transform(TransformInvocation transformInvocation) throws Transform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IOException {
super.transform(transformInvocation);
// 1、如果不是增量模式,则清楚输出目录的文件。
if (!transformInvocation.isIncremental()) {
transformInvocation.getOutputProvider().deleteAll();
}
// 2、获取 transformContext 实例。
TransformContext transformContext = getTransformContext(transformInvocation);
// 3、初始化 HtmlReporter(生成 ByteX 构建产生日志的 HTML 文件)
init(transformContext);
// 4、过滤掉没有打开插件开关的 plugin。
List<IPlugin> plugins = getPlugins().stream().filter(p -> p.enable(transformContext)).collect(Collectors.toList());
Timer timer = new Timer();
// 5、创建一个 transformEngine 实例。
TransformEngine transformEngine = new TransformEngine(transformContext);
try {
if (!plugins.isEmpty()) {
// 6、使用 PriorityQueue 对每一个 TransformFlow 进行优先级排序(在这里添加的是与之对应的实现类 MainTransformFlow)。
Queue<TransformFlow> flowSet = new PriorityQueue<>((o1, o2) -> o2.getPriority() - o1.getPriority());
MainTransformFlow commonFlow = new MainTransformFlow(transformEngine);
flowSet.add(commonFlow);
for (int i = 0; i < plugins.size(); i++) {
// 7、给每一个 Plugin 注册 MainTransformFlow,其实质是将每一个 Plugin 的 MainProcessHandler 添加到 MainTransformFlow 中的 handlers 列表中。
IPlugin plugin = plugins.get(i);
TransformFlow flow = plugin.registerTransformFlow(commonFlow, transformContext);
if (!flowSet.contains(flow)) {
flowSet.add(flow);
}
}
while (!flowSet.isEmpty()) {
TransformFlow flow = flowSet.poll();
if (flow != null) {
if (flowSet.size() == 0) {
flow.asTail();
}
// 8、按指定优先级执行每一个 TransformFlow 的 run 方法,默认只有一个 MainTransformFlow 实例。
flow.run();
// 9、获取流中的 graph 类图对象并清除。
Graph graph = flow.getClassGraph();
if (graph != null) {
//clear the class diagram.we won’t use it anymore
graph.clear();
}
}
}
} else {
transformEngine.skip();
}
// 10
afterTransform(transformInvocation);
} catch (Throwable throwable) {
LevelLog.sDefaultLogger.e(throwable.getClass().getName(), throwable);
throw throwable;
} finally {
for (IPlugin plugin : plugins) {
try {
plugin.afterExecute();
} catch (Throwable throwable) {
LevelLog.sDefaultLogger.e("do afterExecute", throwable);
}
}
transformContext.release();
release();
timer.record("Total cost time = [%s ms]");
if (BooleanProperty.ENABLE_HTML_LOG.value()) {
HtmlReporter.getInstance().createHtmlReporter(getName());
HtmlReporter.getInstance().reset();
}
}
}
复制代码
在注释7处,调用了 plugin.registerTransformFlow 方法,其源码如下所示:
@Nonnull
@Override
public final TransformFlow registerTransformFlow(@Nonnull MainTransformFlow mainFlow, @Nonnull TransformContext transformContext) {
if (transformFlow == null) {
transformFlow = provideTransformFlow(mainFlow, transformContext);
if (transformFlow == null)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TransformFlow can not be null.");
}
}
return transformFlow;
}
复制代码
这里继续调用了 provideTransformFlow 方法,其源码如下所示:
/**
* create a new transformFlow or just return mainFlow and append a handler.
* It will be called by {@link IPlugin#registerTransformFlow(MainTransformFlow, TransformContext)} when
* handle start.
*
* @param mainFlow main TransformFlow
* @param transformContext handle context
* @return return a new TransformFlow object if you want make a new flow for current plugin
*/
protected TransformFlow provideTransformFlow(@Nonnull MainTransformFlow mainFlow, @Nonnull TransformContext transformContext) {
return mainFlow.appendHandler(this);
}
复制代码
可以看到,通过调用 mainFlow.appendHandler(this) 方法将每一个 Plugin 的 MainProcessHandler 添加到 MainTransformFlow 中的 handlers 列表之中。
在注释8处,按指定优先级执行了每一个 TransformFlow 的 run 方法,默认只有一个 MainTransformFlow 实例。我们看到了 MianTransformFlow 的 run 方法: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throws IO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try {
// 1
beginRun();
// 2
runTransform();
} finally {
// 3
endRun();
}
}
复制代码
首先,在注释1出,调用了 beginRun 方法,其实现如下:
// AbsTransformFlow
protected void beginRun() {
transformEngine.beginRun();
}
// TransformEngine
public void beginRun(){
context.markRunningState(false);
}
// TransformContext
private final AtomicBoolean running = new AtomicBoolean(false);
void markRunningState(boolean running) {
this.running.set(running);
}
复制代码
最后,在 TransformContext 实例中使用了一个 AtomicBoolean 实例标记 MainTransformFlow 是否正在运行中。
然后,在注释2处执行了 runTransform 方法,这里就是真正执行 transform 的地方,其源码如下所示:
private void runTransform() throws IO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if (handlers.isEmpty()) return;
Timer timer = new Timer();
timer.startRecord("PRE_PROCESS");
timer.startRecord("INIT");
// 1、初始化 handlers 列表中的每一个 handler。
for (MainProcessHandler handler : handlers) {
handler.init(transformEngine);
}
timer.stopRecord("INIT", "Process init cost time = [%s ms]");
// 如果不是 跳过 traverse 仅仅只执行 Transform 方法时,才执行 traverse 过程。
if (!isOnePassEnough()) {
if (!handlers.isEmpty() && context.isIncremental()) {
timer.startRecord("TRAVERSE_INCREMENTAL");
// 2、如果是 增量模式,则执行 traverseArtifactOnly(仅仅增量遍历产物)调用每一个 plugin 的对应的 MainProcessHandler 的 traverseIncremental 方法。这里最终会调用 ClassFileAnalyzer.handle 方法进行遍历分发操作。
traverseArtifactOnly(getProcessors(Process.TRAVERSE_INCREMENTAL, new ClassFileAnalyzer(context, Process.TRAVERSE_INCREMENTAL, null, handlers)));
timer.stopRecord("TRAVERSE_INCREMENTAL", "Process project all .class files cost time = [%s ms]");
}
handlers.forEach(plugin -> plugin.beforeTraverse(transformEngine));
timer.startRecord("LOADCACHE");
// 3、创建一个 CachedGraphBuilder 对象:能够缓存 类图 的 类图构建者对象。
GraphBuilder graphBuilder = new CachedGraphBuilder(context.getGraphCache(), context.isIncremental(), context.shouldSaveCache());
if (context.isIncremental() && !graphBuilder.isCacheValid()) {
// 4、如果是增量更新 && graphBuilder 的缓存失效则直接请求非增量运行。
context.requestNotIncremental();
}
timer.stopRecord("LOADCACHE", "Process loading cache cost time = [%s ms]");
// 5、内部会调用 running.set(true) 来标记正在运行的状态。
running();
if (!handlers.isEmpty()) {
timer.startRecord("PROJECT_CLASS");
// 6、执行 traverseArtifactOnly(遍历产物)调用每一个 plugin 的对应的 MainProcessHandler 的 traverse 方法,这里最终会调用 ClassFileAnalyzer.handle 方法进行遍历分发操作。
traverseArtifactOnly(getProcessors(Process.TRAVERSE, new ClassFileAnalyzer(context, Process.TRAVERSE, graphBuilder, handlers)));
timer.stopRecord("PROJECT_CLASS", "Process project all .class files cost time = [%s ms]");
}
if (!handlers.isEmpty()) {
timer.startRecord("ANDROID");
// 7、仅仅遍历 Android.jar
traverseAndroidJarOnly(getProcessors(Process.TRAVERSE_ANDROID, new ClassFileAnalyzer(context, Process.TRAVERSE_ANDROID, graphBuilder, handlers)));
timer.stopRecord("ANDROID", "Process android jar cost time = [%s ms]");
}
timer.startRecord("SAVECACHE");
// 8、构建 mClassGraph 类图实例。
mClassGraph = graphBuilder.build();
timer.stopRecord("SAVECACHE", "Process saving cache cost time = [%s ms]");
}
timer.stopRecord("PRE_PROCESS", "Collect info cost time = [%s ms]");
if (!handlers.isEmpty()) {
timer.startRecord("PROCESS");
// 9、遍历执行每一个 plugin 的 transform 方法。
transform(getProcessors(Process.TRANSFORM, new ClassFileTransformer(handlers, needPreVerify(), needVerify())));
timer.stopRecord("PROCESS", "Transform cost time = [%s ms]");
}
}
复制代码
首先,在注释1处,遍历调用了每一个 MainProcessHandler 的 init 方法,它是用于 transform 开始前的初始化实现方法。
MainProcessHandler 接口的 init 方法是一个 default 方法,里面直接调用了每一个 pluign 实现的 init 方法(如果 plugin 没有实现,则仅仅调用 CommonPlugin 的实现的 init 方法:这里通常是用于把不需要处理的文件添加到 mWhiteList 列表),这里可以做一些plugin 的准备工作。
traverseArtifactOnly(getProcessors(Process.TRAVERSE, new ClassFileAnalyzer(context, Process.TRAVERSE, graphBuilder, handlers)));
复制代码
getProcessors 方法的源码如下所示:
private FileProcessor[] getProcessors(Process process, FileHandler fileHandler) {
List<FileProcessor> processors = handlers.stream()
.flatMap((Function<MainProcessHandler, Stream<FileProcessor>>) handler -> handler.process(process).stream())
.collect(Collectors.toList());
switch (process) {
case TRAVERSE_INCREMENTAL:
processors.add(0, new FilterFileProcessor(fileData -> fileData.getStatus() != Status.NOTCHANGED));
processors.add(new IncrementalFileProcessor(handlers, ClassFileProcessor.newInstance(fileHandler)));
break;
case TRAVERSE:
case TRAVERSE_ANDROID:
case TRANSFORM:
processors.add(ClassFileProcessor.newInstance(fileHandler));
processors.add(0, new FilterFileProcessor(fileData -> fileData.getStatus() != Status.NOTCHANGED && fileData.getStatus() != Status.REMOVED))
break;
default: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Unknow Process:" + process);
}
return processors.toArray(new FileProcessor[0]);
}
复制代码
这里的 processor 的添加由 增量 进行界定,具体的处理标准如下:
TRAVERSE_INCREMENTAL
: FilterFileProcessor
:
「
按照不同的过程过滤掉不需要的 FileData 」
。 IncrementalFileProcessor
:
「
用于进行 增量文件的处理 」
。 TRAVERSE/TRAVERSE_ANDROID/TRANSFORM
: FilterFileProcessor
:
「
按照不同的过程过滤掉不需要的 FileData 」
。 ClassFileProcessor
:
「
用于处理 .class 文件 」
。 traverseAndroidJarOnly(getProcessors(Process.TRAVERSE_ANDROID, new ClassFileAnalyzer(context, Process.TRAVERSE_ANDROID, graphBuilder, handlers)));
复制代码
mClassGraph = graphBuilder.build();
复制代码
transform(getProcessors(Process.TRANSFORM, new ClassFileTransformer(handlers, needPreVerify(), needVerify())));
复制代码
transform 的源码如下所示:
// AbsTransformFlow 类中
protected AbsTransformFlow transform(FileProcessor... processors) throws IO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beforeTransform(transformEngine);
transformEngine.transform(isLast, processors);
afterTransform(transformEngine);
return this;
}
复制代码
// MainTransformFlow
@Override
protected AbsTransformFlow beforeTransform(TransformEngine transformEngine) {
// 1
handlers.forEach(plugin -> plugin.beforeTransform(transformEngine));
return this;
}
复制代码
注释1处,遍历执行 每一个 plugin 的 beforeTransform 方法做一些自身 transform 前的准备工作。
// TranformEngine
public void transform(boolean isLast, FileProcessor... processors) {
Schedulers.FORKJOINPOOL().invoke(new PerformTransformTask(context.allFiles(), getProcessorList(processors), isLast, context));
}
复制代码
Shedulers.FORKJOINPOOL() 方法的源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Schedulers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cpuCount = Runtime.getRuntime().availableProcessors();
private final static ExecutorService IO = new ThreadPoolExecutor(0, cpuCount * 3,
30L, TimeUnit.SECONDS,
new LinkedBlockingQueue<>());
// 1
private static final ExecutorService COMPUTATION = Executors.newWorkStealingPool(cpuCount);
public static Worker IO() {
return new Worker(IO);
}
public static Worker COMPUTATION() {
return new Worker(COMPUTATION);
}
public static ForkJoinPool FORKJOINPOOL() {
return (ForkJoinPool) COMPUTATION;
}
}
复制代码
可以看到,最终是执行 Executors.newWorkStealingPool(cpuCount) 方法生成了一个 ForkJoinPool 实例。
ForkJoinPool 与 ThreadPoolExecutor 是属于平级关系,ForkJoinPool 线程池是为了实现“分治法”这一思想而创建的,通过把大任务拆分成小任务,然后再把小任务的结果汇总起来就是最终的结果,和 MapReduce 的思想很类似。除了“分治法”之外,ForkJoinPool 还使用了工作窃取算法,即所有线程均尝试找到并执行已提交的任务,或是通过其他任务创建的子任务。有了它我们就可以尽量避免一个线程执行完自己的任务后“无所事事”的情况。
然后这里会回调 PerformTransformTask 实例的 compute 方法,源码如下所示: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compute() {
if (outputFile) {
// 1、如果是最后一个 TransformFlow,则递归调用所有的 FileTransformTask。
List<FileTransformTask> tasks = source.map(cache -> new FileTransformTask(context, cache, processors)).collect(Collectors.toList());
// 2、对于Fork/Join模式,假如Pool里面线程数量是固定的,那么调用子任务的fork方法相当于A先分工给B,然后A当监工不干活,B去完成A交代的任务。所以上面的模式相当于浪费了一个线程。那么如果使用invokeAll相当于A分工给B后,A和B都去完成工作。这样可以更好的利用线程池,缩短执行的时间。
invokeAll(tasks);
} else {
// 3、、递归调用 FileTransformTask
PerformTraverseTask traverseTask = new PerformTraverseTask(source, processors);
invokeAll(traverseTask);
}
}
复制代码
在注释1处,如果是最后一个 TransformFlow,则调用所有的 FileTransformTask。注释2处,对于 Fork/Join 模式,假如 Pool 里面线程数量是固定的,那么调用子任务的 fork 方法相当于 A 先分工给 B,然后 A 当监工不干活,B 去完成 A 交代的任务。所以上面的模式相当于浪费了一个线程。那么如果使用 invokeAll 相当于 A 分工给 B 后,A 和 B 都去完成工作。这样可以更好的利用线程池,缩短执行的时间。注释3处,执行了 ForkJoinTask 的 invokeAll 方法,这里便会回调 compute 方法,源码如下所示: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compute() {
List<FileTraverseTask> tasks = source.map(cache -> new FileTraverseTask(cache, processors)).collect(Collectors.toList());
// 1
invokeAll(tasks);
}
复制代码
注释1处,继续回调所有的 FileTraverseTask 实例的 compute 方法,源码如下所示: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compute() {
List<TraverseTask> tasks = fileCache.stream().map(file -> new TraverseTask(fileCache, file, processors))
.toList().blockingGet();
// 1
invokeAll(tasks);
}
复制代码
注释1处,继续回调所有的 TraverseTask 实例的 compute 方法,源码如下所示: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compute() {
try {
Input input = new Input(fileCache.getContent(), file);
ProcessorChain chain = new ProcessorChain(processors, input, 0);
// 1、调用 ProcessorChain 的 proceed 方法。
chain.proceed(input);
} catch (IOException e)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e);
}
}
复制代码
注释1处,调用了 ProcessorChain 的 proceed 方法。源码如下所示:
@Override
public Output proceed(Input input) throws IOException {
if (index >= processors.size()) throw new AssertionError();
// 1
FileProcessor next = processors.get(index);
return next.process(new ProcessorChain(processors, input, index + 1));
}
复制代码
注释1处,会从 processors 处理器列表中获取第一个处理器—FilterFileProcessor,并调用它的 process 方法,源码如下所示:
@Override
public Output process(Chain chain) throws IOException {
Input input = chain.input();
if (predicate.test(input.getFileData())) {
// 1
return chain.proceed(input);
} else {
return new Output(input.getFileData());
}
}
复制代码
注释1处,如果有 FileData 的话,则继续调用 chain 的 proceed 方法,内部会继续调用 ClassFileProcessor 的 process 方法,源码如下:
@Override
public Output process(Chain chain) throws IOException {
Input input = chain.input();
FileData fileData = input.getFileData();
if (fileData.getRelativePath().endsWith(".class")) {
// 1、如果 fileData 是 .class 文件,则调用 ClassFileTransformer 的 handle 方法进行处理。
handler.handle(fileData);
}
// 2、
return chain.proceed(input);
}
复制代码
注释1处,如果 fileData 是 .class 文件,则调用 ClassFileTransformer 的 handle 方法进行处理。其源码如下所示: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FileData fileData) {
try {
byte[] raw = fileData.getBytes();
String relativePath = fileData.getRelativePath();
int cwFlags = 0; //compute nothing
int crFlags = 0;
for (MainProcessHandler handler : handlers) {
// 1、设置 ClassWrite 的 flag 的默认值为 ClassWriter.COMPUTE_MAXS。
cwFlags |= handler.flagForClassWriter();
if ((handler.flagForClassReader(Process.TRANSFORM) & ClassReader.EXPAND_FRAMES) == ClassReader.EXPAND_FRAMES) {
crFlags |= ClassReader.EXPAND_FRAMES;
}
}
ClassReader cr = new ClassReader(raw);
ClassWriter cw = new ClassWriter(cwFlags);
ClassVisitorChain chain = getClassVisitorChain(relativePath);
if (needPreVerify) {
// 2、如果需要预校验,则将责任链表头尾部设置为 AsmVerifyClassVisitor 实例。
chain.connect(new AsmVerifyClassVisitor());
}
if (handlers != null && !handlers.isEmpty()) {
for (MainProcessHandler handler : handlers) {
// 3、遍历执行所有 plugin 的 transform。其内部会使用 chain.connect(new ReferCheckClassVisitor(context)) 的方式 将
if (!handler.transform(relativePath, chain)) {
fileData.delete();
return;
}
}
}
// 4、兼容 ClassNode 处理的模式
ClassNode cn = new SafeClassNode();
chain.append(cn);
chain.accept(cr, crFlags);
for (MainProcessHandler handler : handlers) {
if (!handler.transform(relativePath, cn)) {
fileData.delete();
return;
}
}
cn.accept(cw);
if (!GlobalWhiteListManager.INSTANCE.shouldIgnore(fileData.getRelativePath())) {
raw = cw.toByteArray();
if (needVerify) {
ClassNode verifyNode = new ClassNode();
new ClassReader(raw).accept(verifyNode, crFlags);
AsmVerifier.verify(verifyNode);
}
// 5、如果不是白名单里的文件,则将 ClassWriter 中的数据放入 fileData 之中。
fileData.setBytes(raw);
}
} catch (ByteXException e) {
throw e;
} catch (Exception e) {
LevelLog.sDefaultLogger.e(String.format("Failed to handle class %s", fileData.getRelativePath()), e);
if (!GlobalWhiteListManager.INSTANCE.shouldIgnore(fileData.getRelativePath())) {
throw e;
}
}
}
复制代码
在 ClassFileProcessor 的 process 方法的注释2处,又会继续调用 ProcessorChain 的 proceed 方法,这里会回调 BackupFileProcessor 实例的 process 方法,源码如下所示:
@Override
public Output process(Chain chain) throws IOException {
Input input = chain.input();
// 仅仅是返回处理过的输出文件
return new Output(input.getFileData());
}
复制代码
按照这样的模式,PerformTraverseTask 实例的所有 task 都被遍历执行了。
最后,便会调用 MainTransformFlow 实例的 afterTransform 方法,源码如下:
@Override
protected AbsTransformFlow afterTransform(TransformEngine transformEngine) {
handlers.forEach(plugin -> plugin.afterTransform(transformEngine));
return this;
}
复制代码
这里遍历执行了所有 plugin 的 afterTransform 方法。
然后,我们再回到 CommonTransform 的 transform 方法,在执行完 MainTransformFlow 的 run 方法后,便会调用注释9处的代码来获取流中的 graph 类图对象并清除。最后,执行注释10处的 afterTransform 方法用来做 transform 之后的收尾工作。
在本文中,我们一起对 ByteX 插件平台的构建流程进行了探秘。从 ByteX 的源码实现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 函数式编程、Java 1.8 Lambda 表达式、Java 1.8 Stream API、复杂泛型 等技术的灵活运用,所以, 「 几乎所有看似很 :ox: 的轮子,其实质都是依赖于对基础技术的深度掌握 」 。那么, 「 如何才能达到深度掌握基础技术的程度呢?— 唯有不断地练习与有规律的复习 」 。
我的公众号 JsonChao
开通啦,欢迎关注~
1、 ByteX
2、 高并发之 Fork/Join 框架使用及注意事项
3、《深入理解 JVM》
4、《Java 编程思想》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 bcce5360
❝
「 由于微信群已超过 200 人,麻烦大家想进微信群的朋友们,加我微信拉你进群。 」
❞
2千人QQ群, 「 Awesome-Android学习交流群,QQ群号:959936182 」 , 欢迎大家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