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刚哥的一篇文章 深夜,聊聊架构设计 ,对自己很有启发。
之前写过架构设计的文章,最近一直在看《从0开始学架构》这个技术专栏,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分享给大家,如果在面试中被问及这个问题,大家就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来回答。
很多读者都是移动端开发,而市面上的书或者专栏基本都是后端,难道架构是天然为后端而生的吗?其实不是,但确实后端架构比客户端以及前端要复杂。
经过我的思考,我试图抽象一些移动端架构的特性出来。
高并发、负载均衡和容灾是后端架构设计的几个核心点,但这几个点在移动端上不存在,原因是所有的请求都会发送到同一个后端,这样移动端和后端就是个多对一的关系,所以移动端自然就没有高并发了。
常规来看,基本就是MVC、MVP、MVVM以及组件化的东西,这些东西说是架构,但本质上就是模块化的变种,这类东西主要是做业务架构,将一个很大的业务划分为很多小业务,每个小业务就是一个模块。
另一部分架构内容则是技术架构,一般是分层的,最底层是基础框架,包括网络、存储、日志、图片加载等第三方库;中间层则是上层业务经过抽象后所形成的公共业务层,也可以叫做中台,这一块往往包含账号、支付、客服、地图等相对独立的业务;最上层就是核心业务了。从变动性来说,基础框架变动最低,公共业务层次之,上层业务变动最高。
总结来看:移动端架构 = 业务架构(模块化) + 技术架构(分层)
很多人(包括我)只知道要做架构设计,但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如果非要说,大家估计能总结为如下几点:
“为了让项目看起来更有技术含量” “大家都做架构设计,我也得做” “提高程序性能和可扩展性,降低后续的维护成本”
其实这些目标都比较抽象,不好衡量,做完架构设计后未必能达到预期。
举个例子,MVP特别流行,MVP的好处就是降低耦合,降低后续维护成本,但事实上,用了MVP后,代码极度膨胀,新增了很多类,代码可读性也差,很多新人上手困难,在一大堆presenter中迷失了,大家想想,这样做维护成本是否真的降低了?
如果让我再说一遍,我想我的看法有所改变。
为了寻找架构设计的目标,我们要寻找当前项目中的复杂度来源,也就是说看看当前项目中哪个方面最痛最急需改进,举个例子吧,像滴滴出行这种APP,复杂度来自于大量相似的业务线,而且这些业务线又是在不同的团队开发,那团队协作问题就极为迫切,那我们的架构就要围绕这个来。再比如qunar这种旅行APP,它对动态性的要求特别高,因此qunar内部大量使用了react native。
换言之,架构设计的目标是解决当前项目的痛点,如果当前项目没有痛点,那就先别进行架构设计了。
架构设计要以实用为目的,不要光想着造一个世上最牛逼的架构,这样往往是不靠谱的,我们不是救世主。总结下,架构设计有三个基本原则:
1、合适优于世界领先 适合自己当前业务的就好,不要总想搞世界领先的架构,比如一个用户量100万的系统,光想着对标微信的架构,那微信日活上亿,适合微信的架构未必适合自己。
2、简单优于复杂 如同写代码一样,代码量越少越简单越好,架构设计也是一样,越简单的架构越牛逼。
3、演进优于一步到位 可扩展性我们当然要考虑,但是人不是神,无论你怎么去预测未来的系统演进,总是很大可能会失算。所以架构设计优先解决当下的问题,至于后来的问题,到时候再对架构方案进行改进。
架构设计还要考虑成本,你设计了一个很好的架构,但是需要投入20个人,还要项目停止2个月专门做架构开发,那这种成本就太高,很难推进。拿后端来举例,你设计了一个巨牛逼有效的架构,但需要1000台服务器,然后公司买不起这么多服务器,那也是白搭。
这三个原则也是有优先级的,具体是: 合适优于先进 > 演化优于一步到位 > 简单优于复杂
合适也就是适应当前需要是首位的,连当前需求都满足不了谈不到其他。架构整体发展是要不断演进的,在这个大前提下,尽量追求简单,但也有该复杂的时候,就要复杂,比如生物从单细胞一直演化到如今,复杂是避免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