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sionOne 发布了其企业敏捷平台的最新版本。 2015春季版 中的新特性进一步扩展了该平台在组合(portfolio)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级别上的功能。关于新版本的功能和平台的未来发展方向,InfoQ采访了VersionOne高级产品营销经理Lisa Hagin和产品总监Mark Crowe。
InfoQ :非常感谢你们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InfoQ的采访。VersionOne多久会推出一个新版本,此外2015春季版的发布带来了哪些重要的功能呢:
Lisa:我们每季度发布一个版本,以四季作为名称,所以这次发布的版本是2015春季版。本次发布包含两个重要的功能,分别是绩效记分卡和社区。
我们对于绩效记分卡的推出感到十分兴奋,因为绩效记分卡提供了聚合信息的能力,能够将产品的信息显示在一个独立的页面,让每个人都可以访问并查看产品组合和项目的整体状态。绩效记分卡的目的是让产品组合和项目的负责人可以一览当前发生了什么,并且这是一个动态的视图,因此我们可以深入到某个局部,查看产品组合、程序和项目中的问题,甚至可以精确定位到团队级别。
社区是2015春季版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它的目的是让人们可以跨团队共享最佳实践的通用观点。此前,不同组织中的团队已经分别在wiki或SharePoint上分享了这样的信息。现在,他们可以将这些信息保存在团队每天都会使用的平台中并随时访问。任务即将开始或者进行中时,相关的信息将呈现在系统中。比如,当有用户正在定义新的计划,并想知道SWAG评估标准时,系统将为他们提供与此相关的信息。
InfoQ :这样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客户组织自己提供的还是VersionOne提供的?
Lisa:我们双方都是提供者。我们这边将预先提供一些基础的最佳实践的内容,以帮助用户理解实用信息的分类和级别,但是主要还是来自用户公司内部的卓越中心所提供的本地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使用卓越中心,能帮助公司扩展敏捷的实施。方便地访问这些内容,会让各个团队表现出色,同时也能够将敏捷垂直地扩展到公司的各个层级。
InfoQ :那么VersionOne是如何与团队自组织和选择自己的实践这一理念相契合的?
Mark:我们的客户通常会表现出两种模式。一个例子是正在向敏捷转型的新的组织,他们有很多的团队,这些团队有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地域。他们想对各个团队说:“这是我们的方式”,这些客户希望我们可以教给他们一种对全公司的人都通用的做法。
另一个例子是,我们的一些更早走向敏捷的高级客户,他们已经实践敏捷一段时间了,通常可以从他们那里看到团队层次的自主性。高管理解并允许团队在特定的背景和环境中,使用对他们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对他们来说,有必要集中一些更高层次的规划报告,所以重要的是团队能提供正确格式的数据,但是团队可以自由地使用任何最适合他们的做法。这些通常是更先进或者更成熟的敏捷组织,他们让员工获取基本的敏捷技能,然后让他们实验并改进现状。
这种情况下,社区的概念和实现依然有效,因为社区可以是一个团队,而团队可以使用结构来记录自己的团队规范和惯例。
InfoQ :回到绩效记分卡的话题,哪些度量标准会显示在记分卡上?产品组合或者项目管理者如何知道,他们的计划是否正按部就班地进行?
Mark:可以将一些基本的敏捷指标作为起点,例如燃尽图,此外还包括用户故事完成的时间点,开发新功能/用户故事与修复缺陷的比例。我们使用这些基本指标来判断发布是否在既定轨道上运行。此外,团队中会有些有趣的可见指标,比如团队的组成以及随着时间变化的节奏,团队有多少人等。未来,我们将考虑扩展这些指标,使企业可以看到随着时间推移的趋势,以及这一趋势是如何与结果相关的,比如团队的稳定性、技能和团队的经验。
InfoQ :VersionOne解决方案的方向在哪里——它的路线图是什么?
Mark:我们计划进一步开发绩效记分卡,比如添加更多的报告和区域跟踪。我们也期待VersionOne平台可以进一步支持DevOps。DevOps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许多企业正在越来越紧密地将他们的开发和交付活动结合在一起。 DevOps将成为一个管道,而不是两个单筒。
此外,我们将继续把重点放在产品组合的整体规划上,在这个版本中有一些这方面的功能,比如在产品菜单中获取产品组合的计划、产品系列看板、功能树,以及更高级的规划室。我们将继续扩展支持产品组合和项目级别的规划和报告的能力。深化行政级别的可见性和报告,绩效记分卡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
团队已经善于运用敏捷,我们的产品对于团队层面活动的支持非常出色。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把更高层面的东西加入产品中,使用许多团队都掌握的通行基本原则,为产品组合和项目负责人提供他们所需的有效管理组织的信息,并将其扩展到组织的更高层级。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下一个前沿领域。
InfoQ:非常感谢你们今天能接受InfoQ的采访。
感谢邵思华对本文的审校。
给InfoQ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editors@cn.infoq.com。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InfoQ,@丁晓昀),微信(微信号: InfoQChina )关注我们,并与我们的编辑和其他读者朋友交流(欢迎加入InfoQ读者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