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内的人自嘲是程序猿、屌丝和码农,行外的人也经常拿IT人调侃,那么究竟是IT人没有价值,还是没有仔细思考过自身的价值?
人 们提到IT人的时候,总会想到他们呆板、不解风情,专注于IT技术,就算性感的美女躺在旁边也无动于衷。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虽说不能完全否定有这样的情况 存在,但这是IT人普遍的特点吗?而其它行业也有很多这样的人,那为什么人们总是拿程序员说事?下图为2013年网上曾经流传的一张屌丝分布图(图片来自 3dmgame.com),程序员行业居首。
而 实际上,问题并不在于IT行业拥有这些固有的标签,而是行业内的人看待自己的态度。IT行业大多都很辛苦,“朝九晚五”只是听说过,很多IT人都没有见 过,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那么,不排除某些程序员需要在苦中找乐子,好让辛苦的工作多一份乐趣,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了,生活总不能像程序一样执行。
而正因为IT行业很辛苦,整天只能与机器打交道,慢慢地就不想跟人说话、不想出门,经常就会有程序员在社交网络吐槽。“程序猿”是用来形容IT人呆板、情商低的特征;“码农”用来形容程序员的工作跟农民一样辛苦,赚不到钱;“屌丝”就是前面两者的结合了。
因 此,程序员为自己贴这几个标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找乐子,另一个就是吐槽了。那为什么行外的人也来凑热闹?记得多年前,当笔者还是个朦胧的高中生的 时候,就特别崇拜程序设计师,在我心里他们就是社会的精英。而其他的人,对IT行业也很有神秘感。当时的人要想去编程,要么有兴趣和天赋,要么毕业于相关 专业,否则是难以胜任的。而现在的情况就不同了,外面的软件开发培训机构都在面向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招生了。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触到软件开发,而进入这个领 域的人中,能力参差不齐,目的各不相同,有发展得很好的,也有发展得不理想的。所以,行外的人印象中的高薪行业,行内却有不少人并没有拿到高薪;行外的人 觉得这是一个精英行业,而行内不少人认为自己跟工地上的搬砖工差不多。
那为何面对行外的调侃时,很多程序员表现得如此淡定?原因就很简单了,如果程序员对自己都是这种“调侃”的态度,别人怎么调侃都无所谓了,甚至还表现出欢迎或者引起共鸣。
加班可以分为主动加班和被动加班。
先 谈谈主动加班,主动加班也是有不同的动机,很多时候分为两类,一类是热衷于自己的事业,愿意奉献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事业上面;另一类是,回家后就找不到成 就感与幸福感,还不如留在公司,可以做一些工作,也可以玩一会儿游戏,一般不会有领导去干涉员工在下班时间做的事情,而且还可以节约一点空调的电费,有些 公司还会提供加班补贴,因此他们觉得多在公司呆几个小时也挺好。
而被动加班的原因就没那么简单了。有可能造成被动加班的原因很多,它可能来自公司、领导、团队、个人以及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
在 创业公司,因为业务变动频繁,公司的决策和方向,也会瞬息万变,这就需要团队成员花更多的时间去应对这些变化,因此正常的八小时工作制一般不适合创业公 司,除非创始团队足够牛,能保证非常好的工作效率、市场洞察力和执行力。当然在大公司一般不会出现业务频繁变动的情况,不然这家公司就是濒临倒闭了。在国 内某些互联网巨头中,加班不仅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而且有时候可以以“变态”来形容。某985高校毕业生A在毕业后进入某互联网巨头(为了保护相关人员或组 织的隐私,本文尽量不出现特定人员或组织的名称)承担开发工作,在试用期三个月里兢兢业业,每天晚上24:00左右下班回家,试用期结束以后,转正考核以 优秀通过。A凭借较强的学习能力,这时对自己项目组的业务和技术非常熟悉,已经可以提前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甚至还主动去改进项目组的程序。随着工作效率 的提高,A感觉没有必要跟其他同事一样必须呆到23:00之后才回家了,所以慢慢的他提前离开 了,23:30,23:00,22:30,22:00,21:30。随着时间一点一点提前,虽然他的工作任务都保质保量完成了,但是他在领导眼里被贴上了 “不尽职”的标签,月度考核从最初的A滑到了C。
而团队所带来的加班有些时候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涉及到团队的分工与合作,如果经常出现团队之间的协作导致的加班,那一定是团队成员工作的耦合度太大了,就有可能是技术架构或者团队分工出现严重问题。
个人导致的加班,可能是由于自己没有较为准确地预估工作量,也有可能是自己拖延症严重,还有可能是自己对技术不够熟悉等原因,其实个人原因最好解决,因为自己可以轻松地找到这类加班问题的症结,并对症下药。
其它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包括需求变动、硬盘永久性损坏等,都会带来很多额外的工作量。
而当前国内大多数IT技术人员都是被动加班,而且是强制性质的,只有极少数公司提供加班费。因此,很多技术人员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适应,要么走人。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也很难期待当局会强烈干涉这个现象。
前 不久一则“深圳36岁IT男猝死马桶盖上”的新闻在互联网引起轰动,一个清华毕业的程序员,在长期连续加班之后,终因身体透支过多,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倒下 了。从尊重生命的角度来说,事业、公司和客户都没有自己的生命重要,若事业与生死只能选择一个,相信绝大多数人会选择生存。而从所谓的“XX比生命还重 要”的角度而言,如果你能够承担长期过度加班所带来的后果,或者原意像革命先烈一样为自己的事业献出生命,那谁也没法阻止你。
笔 者曾经在参加一期沙龙的时候,一个智能硬件公司创始人对我说:程序员根本就没有生活,他们的生活就是工作。他作为一个技术出身的创始人,这样说也是可以理 解的,但这种说法并不一定正确。一方面,程序员需要争取到家人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程序员在事业的前进途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另一方面,可 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生了重病,每天呆在病床旁边照顾你的人是公司领导还是家人?考虑好了这些,也许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在 很多招聘广告中,也许你见到过很多类似这样的职位要求“必须使用Google来搜索技术资料,如果你用Baidu,那么你就不适合我们”。首先,我们知道 Google的搜索引擎比Baidu做得好,对关键词进行的资源定位更加精确,理论上来说,输入同样的关键词,Google匹配得更准确一些,也就是可以 更快速地找到答案。那么研发团队是否需要对工具的使用强制立下规矩,必须用Google搜索,必须用Linux操作系统,必须用机械键盘...这又联想到 了小学的时候学到的文章《摔琴》的故事了,虽然便宜的小提琴在某些音调上表现得不是那么好,而只要演奏者水平足够高,听众根本意识不到演奏者用的是多贵的 琴了。再回到主题上来,对于一个信息检索高手来说,他可以利用世界上最糟糕的搜索引擎来查找到Google上面找不到的内容。也就是说,能否快速查找到需 要的结果,并非取决于特定的搜索引擎。况且,当你使用Google和Baidu同时搜索相同的中文关键字时,呈现的结果都是大同小异的。有人会 说,Google的英文搜索比Baidu强,那么你可以试一下,它与没有被墙的Bing、Yahoo等搜出来的英文结果,也是大同小异的。因此,检索信息 人的是一种能力,它并非决定于搜索工具。
在 公司里(特别是大公司),一般有很一些技术大牛,他们是公司核心的技术人员,支撑着整个公司的技术平台。那些可以称得上技术专家的员工,一般性情随和,也 表现得非常谦卑,他们对于技术新手的提问特别有耐心。但是也有少数技术还不错的人,对于职场新手各种瞧不起,特别是对于新手程序员犯下的错误,他们会用尽 可能高的音量指出错误,甚至是谩骂,以此来向周围的人表明自己的技术是多么牛。只能说,作为IT技术人员,这样的表现很不成熟。高手或专家都是从小白起家 的,今天的小白也许就是明天的专家,根本没有必要去嘲讽职场新人,那样只会让自己在同事眼里的魅力大打折扣。